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人際關係中,男人和女人的性格並不相似,以實現成功的持久婚姻。
這項研究,其中包括結婚的夫婦至少40年來,發現人格相似性和差異似乎都不會影響夫妻的幸福感。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表明,約會網站實現的個性匹配可能對戀愛關係的最終成功幾乎沒有影響。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柯立芝(Frederick Coolidge)說,結果也與我們可能會直覺上的期望背道而馳。但是柯立芝懷疑進化需要結合與某人可能會在個性上勝過不一致。
柯立芝告訴《生命科學》:“我非常投機的懷疑之一是,這種對關係的需求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克服了差異。”
研究樣本很小,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切找出是什麼使關係持續研究人員說。
該研究於8月4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心理協會的年度會議上介紹,該工作尚未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
快樂的婚姻
關於關係分層的許多研究都集中在年輕和中年夫婦而不是老年人上。
柯立芝和同事有32對夫婦進行調查,以評估他們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婚姻的滿意程度。要求男人和女人評估自己的個性以及對伴侶個性的看法。
夫妻在單獨的房間裡完成了調查,不允許看到他們的伴侶的回答。
柯立芝說:“我們不想創造任何離婚。”
男人和女人的婚姻都很高興,但平均而言,這些婦女報告說比男人更快樂。婚姻的長度和人格特徵(自我認同和配偶所感知的)都不是與夫妻的婚姻滿意度有關的。
柯立芝說,他的結果與以前關於年輕人婚姻滿意度的研究的結果一致。
是什麼讓婚姻持續?
到目前為止,持久婚姻的關鍵柯立芝說,仍然難以捉摸。
柯立芝說:“看來,導致婚姻滿意度的原因,至少通過標準的心理測試和人格措施,它幾乎就像逃脫了檢測。”
其他研究表明,在長期保持關係方面,人格差異可能比相似之處更有益。在2007年對中年和老年夫婦(其中一些已經在一起55年的人)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羅伯特·列文森(Robert Levenson)發現,人格相似之處與在12年內婚姻滿意度下降有關。列文森說,在某些領域,人格差異與婚姻成功有關。
這可能是因為從長遠來看,“不同的個性可能會為夫妻提供應對生活挑戰的補充資源,”萊文森告訴《生命科學》。
例如,以一對伴侶更社交,另一個更注重細節的夫婦。列文森說:“在一個給定的晚上,如果有人需要支付賬單並平衡支票簿,並且有人需要打電話給其他父母安排拼車,那麼'補充'夫婦可能會少爭論誰做什麼,而不是“類似”夫婦。”他說,當夫妻在一起花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時,“太相似的配偶可能會發現自己彼此無聊。”
跟隨LiveScience在Twitter上進行最新的科學新聞和發現@livescience然後繼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