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研究人員說,格陵蘭的冰塊隱藏了數十年的化石燃料燃燒的化學指紋。
科學家已經記錄了氮同位素的水平下降(具有不同數量中子的相同元素的原子),稱為氮-15格陵蘭的冰蓋從工業革命開始時期,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作為罪魁禍首,大氣中的酸度變化。
酸度的增加可以追溯到二氧化硫,燃煤的副產品和酸雨的主要原因。氮氧化合物被稱為NOX,與高溫燃料燃燒有關,也有助於大氣中的酸堆積。 NOX的化學特徵的一部分是氮-15的豐度。
科學家說,來自人造排放(例如來自燃煤電廠和汽車的排放)的NOx可能攜帶的氮15比天然來源產生的NOX(例如閃電爆發的森林火災)更多。因此,在工業革命開始後,硝酸鹽礦床的同位素水平(如格陵蘭冰岩心中的那些)可能會上升。但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些水平在1800年代後期下降,因為大氣中的硫酸水平升高使氮-15較少的15含量保持在蒸發的硝酸鹽中。
Geng在一份聲明中說,他研究的冰核表明,在1930年代,在大蕭條期間,NOX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下降,隨後一直在增加,直到1970年代初期,在經濟低迷和西方國家的石油短缺期間。
Geng說:“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我們已經看到硫酸鹽濃度大幅下降。” “到2005年,濃度已下降到與1800年代後期相似的水平。”
Geng說,美國的《清潔空氣法》以及單個車輛的排放水平降低可能導致了這種穩定。
Geng今天(12月7日)在舊金山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秋季會議上提出了這些發現。
在Twitter上關注LiveScience@livescience。我們也在Facebook和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