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跨越七大洲的新研究,保護當地的海洋物種需要保護整個地區。
與在陸地上更容易拋棄動植物的離散區域不同,海洋的流體性質意味著保存一定珊瑚礁或特定的珊瑚,理想情況下涉及保護周圍和支撐它的區域。
布朗大學生物學副教授喬恩·維曼(Jon Witman)說:“這項工作是一個警鐘。” “如果我們想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需要考慮區域過程。”
新研究發現,通常不到半英里的小面積物種數量與該地區的物種數量成正比,該物種數量可能覆蓋數千平方英里。
Witman解釋說,在海洋中保存生物多樣性並不像在整個地區創建許多儲備一樣依賴單個保護區。據維曼說,這些分散的庇護所應集中於生產和傳播卵,種子和重要養分的地點。
該項目的結果,在線版的國家科學院論文集,正如其他研究所暗示的那樣,還貢獻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即海洋中的生命向赤道增加。在新研究生態學家之前,在南極等地區辯論了生物的實際數量。
在14年的努力中,科學家通過分析從南極到澳大利亞的12個生物學上不同的區域拍攝的1,500張照片來分類近3,000張無脊椎動物及其分佈。根據新研究,每個圖像都是生命的快照,取決於大規模的力量,例如洋流,全球變暖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