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洲的大小近四倍,幾乎完全被一英里厚的冰層覆蓋。
但是南極並不總是被冷凍。所以最後一次是什麼時候南極洲沒有冰嗎?
專家告訴Live Science,這款冰蓋是從地質角度相對較新的。 “我認為大多數人會說3400萬年前是在南極首次成立的冰蓋時。” 埃里克·沃爾夫(Eric Wolff),劍橋大學的古氣候學家。 “ [以前]大部分都像今天的加拿大北部 - 苔原和針葉林。”
全球溫度是影響冰覆蓋程度的關鍵因素。大約5000萬年前,世界大約25度(14度攝氏攝氏度)比今天溫暖,但在接下來的1600萬年中,溫度穩步下降。到3400萬年前,這是一個被稱為始新世 - 新世邊界的時期 - 氣候比今天溫暖14.4 f(8 c)。
但是,是什麼觸發了這種溫度下降,而冰蓋形成了全部呢?
有關的:哪個更冷:北極或南極?
沃爾夫告訴《現場科學》:“有兩個因素,而且可能都在發揮作用。” “其中一個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另一個是大陸的運動,尤其是德雷克通道的開放,”南美和南極洲之間的海峽將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聯繫起來。
更多二氧化碳那是在大氣中,捕獲的熱量越多,地球越溫暖。
從大約6000萬到5000萬年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確實很高 - 約1,000至2,000份,或2.5至5次今天的水平, 說蒂娜·範·德·瓦爾姆,倫敦帝國學院的地球化學家。
她告訴Live Science:“但是我們知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那個始新世的邊界上都落在了。”她補充說,大氣二氧化碳的這種減少本來會伴隨著全球氣候的冷卻,可能會在閾值上傾斜地球,並允許形成冰蓋。
但是,由於板塊構造,沃爾夫說。大約在這個時候,南美和南極洲終於分開了,打開了現在的德雷克通道。
沃爾夫說:“這導致了我們所說的圓極電流 - 繞著南極洲的水繞過一圈。” “這使南極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開來,使溫暖的空氣群體越過南大洋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使南極更冷。”
他補充說,板塊構造還直接影響了二氧化碳水平。岩石風化和火山活動都是碳循環的一部分,因此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地質過程可以改變大氣中的氣體平衡。
儘管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由於岩石沉積物中的化學簽名,研究人員對3400萬年前的過渡充滿信心。氧原子以兩種形式存在:氧氣16(常見的氧)和氧氣-18(重氧)。大陸冰中包含更高比例的較輕的氧氣16,這意味著海洋(因此是小型海洋生物的貝殼)在冰蓋更大時含有較高百分比的氧氣。
沃爾夫解釋說:“通過查看海洋沉積物中小海洋生物的碳酸鹽殼中的氧同位素,您會看到大約3400萬年前的跳躍,人們認為這是因為[較輕的]氧同位素正在進入南極洲大陸的南極洲大陸。”
至於南極洲是否可以再次沒有冰,“這絕對有可能。”地球行星以前做過。她補充說,雖然人類活動不太可能導致冰蓋完全融化,但重要的是,我們盡一切可能限制現在南極冰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