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eROSITA 全天巡天數據,天文學家繪製了圍繞天體周圍發射 X 射線的百萬度熱氣體低密度氣泡的 3D 地圖。。
調查顯示,氣泡內存在大規模溫度梯度,稱為局部熱氣泡(LHB),這意味著它同時包含熱點和冷點。研究小組懷疑這種溫度梯度可能是由超新星中爆炸的大質量恆星引起的,導致氣泡被重新加熱。這種重新加熱會導致低密度氣體膨脹。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條似乎是「星際隧道」的東西,這是一條通往半人馬座的恆星之間的通道。這條隧道可能將太陽系的主氣泡與鄰近的超級氣泡連接起來,並且可能是由年輕恆星的噴發和強大而高速的恆星風形成的。
科學家們認識 LHB 概念至少已經 50 年了。這種低密度氣體空腔首先被建議用來解釋相對低能量或“軟”的背景測量。這些光子的能量約為 0.2 電子伏特 (eV),在吸收之前無法在星際空間中傳播很遠。
事實上,我們的太陽系附近沒有大量可以發射這些光子的星際塵埃,這表明存在軟X射線發射等離子體,它在「局部熱氣泡」中取代了太陽系周圍的中性物質。由此,LHB理論誕生了。
這個理論的主要問題之一出現在 1996 年,當時科學家發現太陽風(太陽吹出的帶電粒子流)與地球「地冕」(地球大氣層最外層)中的粒子之間的交換會發射出X 射線光子的能量與提議源自LHB 的能量相似。
有關的:
了解太陽系的局部氣泡
eROSITA 望遠鏡是 2019 年發射的光譜倫琴伽馬 (SRG) 任務的主要儀器,是解決這一難題的理想儀器。 eROSITA 距離地球 100 萬英里(150 萬公里),是第一台從地球地冕之外觀測宇宙的 X 射線望遠鏡,這意味著可以從 LHB 光子的觀測中排除潛在的 X 射線「噪音」。
此外,eROSITA 的全天巡天 (eRASS1) 在太陽 11 年太陽週期的間歇期收集數據,此時太陽風較弱,稱為「太陽極小期」。這減少了來自太陽風交換的污染量。
「換句話說,今年向公眾發布的 eRASS1 數據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 X 射線天空視圖,使其成為研究 LHB 的完美儀器,」團隊負責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員 Michael Yeung 說。物理(MPE),在一份聲明中說。
將半球分割後Yeung 和同事將 2000 個不同的區域分成不同的區域,分析了來自所有這些區域的光。他們發現,銀河系北部的溫度有明顯的差異,銀河系北部比銀河系南部涼爽。
該團隊已經確定,LHB 的熱氣體的密度相對均勻。將其與 LHB 邊緣涼爽而緻密的分子雲中的氣體進行比較,該團隊能夠創建 LHB 的詳細 3D 地圖。
這表明 LHB 向銀河半球的兩極拉伸。熱氣體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膨脹,在這種情況下,該方向遠離銀盤。因此,這對研究人員來說並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因為 eROSITA 的前身 ROSAT 在大約 3 年前就已經揭示了這一發現。
但是,新的 3D 地圖確實揭示了一些迄今為止未知的東西。
「我們不知道的是通往半人馬座的星際隧道的存在,它在較冷的星際介質中形成了一個間隙,」團隊成員兼 MPE 物理學家邁克爾·弗雷伯格在聲明中說。 “由於 eROSITA 大大提高的靈敏度以及與 ROSAT 相比截然不同的測量策略,該地區脫穎而出。”
令人興奮的是,研究小組懷疑 LHB 中的半人馬座隧道可能只是熱氣體隧道網絡的一部分,該網絡在恆星之間的星際介質的冷氣體之間穿行。
這個星際介質網絡將透過恆星風、標誌著大質量恆星死亡的超新星以及從新形成的恆星或「原恆星」噴出的噴流的影響來維持和維持。
這些現象統稱為“恆星反饋”,人們相信它們會席捲整個世界。,從而塑造它。
除了 LHB 的 3D 地圖外,該團隊還創建了超新星殘骸、超級氣泡和塵埃的普查,並將其納入地圖中,以構建太陽系宇宙鄰域的 3D 互動模型。
其中包括另一個先前已知的星際介質隧道,稱為大犬座隧道。這被認為是在 LHB 和古姆星雲之間延伸,或在 LHB 和 GSH238+00+09(一個更遙遠的超級氣泡)之間延伸。
他們還繪製了 LHB 邊緣密集的分子雲圖,這些分子雲正在遠離我們。這些雲可能是在 LHB 被「清除」並且密度較大的物質被掃到其末端時形成的。這也可以暗示太陽何時進入這個當地的低密度氣泡。
「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太陽一定是在幾百萬年前進入 LHB 的,與太陽的年齡(46 億年)相比,時間很短,」團隊成員兼 MPE 科學家 Gabriele Ponti 說。 “當我們不斷地穿過銀河系時,太陽似乎在左HB中佔據相對中心的位置,這純粹是巧合。”
您可以探索我們的太陽能社區團隊的 3D 模型這裡。
最初發佈於太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