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大流行強調需要更好地了解動物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 發表在的一項研究自然通訊展示了病原體從囓齒動物傳播到人類的風險是如何由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所驅動的。
囓齒類動物的“快生活”在幼年時期,每年產下許多窩,每窩產下許多幼仔,這解釋了為什麼囓齒類動物是病原體的重要宿主。 但為什麼人類會被囓齒動物傳播的病原體感染呢?
「大多數傳播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即病原體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囓齒動物)表現出較大的種群波動,至少偶爾會在室內移動,或被獵殺以獲取肉或毛皮。我們的結果在病原體類型(即病毒、細菌、真菌)之間是一致的。 ,」計畫負責人、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Frauke Ecke 說。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LU)高級講師。
對 436 種囓齒動物的全球研究
在發表於的研究中自然通訊來自赫爾辛基大學和美國卡里生態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根據研究論文和資料庫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全球定量研究。
該研究包括 436其中282個都是已知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體儲存庫。 研究人員研究了囓齒動物對環境的選擇、數量變化(例如族群波動和人類對囓齒動物的獵殺)以及囓齒動物作為宿主的地位之間的關聯。
該研究的聯合負責人里克·奧斯特菲爾德 (Rick Ostfeld) 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洲、疾病系統和囓齒動物物種之間的結果是多麼一致。”
世界上一些地區面臨更大的風險
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囓齒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風險較高的區域。 歐洲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歐和北歐、從東歐到東亞的廣大地區、中國東部、南美洲部分地區、澳洲東南部以及北美東部地區都處於高風險之中。
「如果人們在這些地區遇到囓齒動物,這種情況的風險很高攜帶人畜共通病原體,」埃克說。
這種攜帶病原體的囓齒動物的例子包括歐洲的銀行田鼠、北美鹿鼠和南美洲的阿扎拉草鼠。 這些物種的族群波動很大,也可以在室內移動。
「尤其是人口的大幅波動以及囓齒類動物的干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囓齒動物會遷移到附近並進入人類住所。 這種運動行為是所謂的通才的典型特徵,這些物種可以應對許多不同的環境。 這些通才是病原體最重要的儲存庫,」埃克解釋。
引文:為什麼人類會感染囓齒動物傳播的疾病(2022 年,12 月13 日),2024 年6 月9 日取自https://webbedxp.com/science/jamaal/news/2022-12- humans-infected- rodent-borne-diseases.html
本文件受版權保護。 除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的公平交易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任何部分。 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