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恐龍知道他們的敵人是多麼脆弱就好了。
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小行星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堅硬,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在 Dimorphos 被小行星撞擊後逃離的大塊岩石。。 儘管我們只有一顆樣本,但這增加了小行星之間的結合很弱的情況,使它們容易受到人類幹擾。
去年,美國太空總署進入小行星 Dimorphos。 選擇這顆特殊的小行星不僅是因為它靠近地球,還因為它繞著一個更大的天體 Didymos 運行,因此很容易測量撞擊的影響。
這項名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的任務以每秒 6.7 公里(每小時 14,000 英里)的速度撞擊了 Dimorphos,33 分鐘,大大超乎預期。 它也產生了雙方都觀察到的灰塵痕跡和。 然而,儘管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已經轉移,故事還沒有結束。 哈伯望遠鏡偶爾會持續監測雙形態,最近的觀測表明,撞擊產生的影響比塵埃更大。
科學家在撞擊後拍攝的圖像中統計出了 37 塊岩石從 Dimorphos 漂流而出,其大小直徑從 1 公尺到 7 公尺(3 到 22 英尺)不等。 它們並沒有回到小行星上,而是慢慢地漂走——它們的平均速度為每秒 0.3 公尺(0.7 英里/小時),可與巨龜相媲美。 然而,這僅僅勉強足以達到兩顆小行星綜合重力的逃脫速度。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戴維·朱維特(David Jewitt)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是一次壯觀的觀測,比我預期的要好得多。我們看到一團巨石雲將品質和能量帶離了撞擊目標。陳述。 「巨石的數量、大小和形狀與它們因撞擊而從迪莫福斯表面脫落的情況一致。」朱維特指出,這些觀測也是一項技術上的勝利;「這些巨石是有史以來最微弱的東西之一。 將如此暗淡的物體與撞擊哈伯望遠鏡的宇宙射線區分開來是一項重大挑戰。
Dimorphos,有一條藍色的塵埃尾巴斜向右上角延伸。 這些圓圈挑選出巨石,以幫助將它們與背景恆星和宇宙射線觸發的像素區分開來。
圖片來源:NASA、ESA、David Jewitt (UCLA) 影像處理:Alyssa Pagan (STScI)
歐洲太空總署的赫拉任務計劃於 2026 年訪問 Dimorphos 和 Didymos,對 Dimorphos 進行撞擊後調查。 「當赫拉到達時,巨石雲仍將消散,」朱伊特說。 “這就像一群非常緩慢擴張的蜜蜂,最終將沿著雙星對繞太陽的軌道擴散。”
研究小組認為,DART 與其說是打碎 Dimorphos 來製造巨石,不如說是敲掉了那些已經鬆散地分佈在地表的巨石。
DART 在撞擊前兩秒看到的 Dimorphos 最後一張完整圖像中的一塊 30 公尺寬(98 英尺)的小行星區域。
圖片來源:NASA、APL
如果有一天 Dimorphos 撞擊地球,這種破壞甚至會使其威脅稍微小一些,因為逃逸小行星的總質量估計只有撞擊前小行星的 0.1%。
然而,在我們假設小行星可以透過重複撞擊而退化之前,我們需要更大的樣本,萬一發生這種情況,這被認為是比偏轉更好的方法。 人們認為 Dimorphos 是由 Didymos 在碰撞中或其快速旋轉更快時脫落的物質形成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較小的小行星可能是比其他太空岩石更鬆散的碎石堆。
觀察者很想知道將巨石抬離表面的過程,他們希望透過建立每塊岩石的路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或者,我們可能決定再做一次,這次用附近的第二艘太空船來記錄整個過程。
研究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