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的西岸和東岸看起來完全不同。
納賽爾湖綿延近 500 公里(300 英里),橫跨埃及和蘇丹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該湖是由尼羅河上的阿斯旺高壩結構形成的,該地區有趣的地質賦予東岸和西岸截然不同的外觀。
製造於1960年代,這片巨大的水體容量為1689億立方米和海岸線7,844 公里(4,874 英里)。儘管海岸線是兩倍距離從倫敦到開羅,這個湖出奇的淺,平均深度只有25米(82 英尺)。
該地區由中粒至粗粒砂岩組成,導致河岸顏色差異。湖西岸有大量棕褐色的沙子,覆蓋著岸邊的岩石,呈現出明顯的黃色調。
由於尼羅河谷的風力較弱,沙子不會穿過湖泊輸送到鄰近的岸邊。因此,相較之下,東岸沒有黃沙,留下裸露的灰色岩石,形成更暗的外觀。
除了兩岸的外觀不同外,西邊的海岸線較淺,吸引了遊客野生動物。然而,東部地區是崎嶇的沙漠景觀,生態系統多樣性較差。
由於位於埃及和蘇丹邊境,該湖分為兩個地區。埃及一側的三分之二被稱為納賽爾湖,以該國前總統的名字命名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在推動阿斯旺高壩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丹北部的剩餘地區稱為努比亞湖,以努比亞人的祖籍地命名。努比亞人,他們的農場和村莊是被淹沒在大壩建設期間。阿斯旺高壩流離失所90,000埃及人和蘇丹納米比亞游牧民族不得不遷移到週邊地區。
該湖的形成也威脅到取代許多重要的歷史文物,包括菲萊神殿和阿布辛貝神殿。為了拯救這些建築,埃及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煞費苦心地拆除了這些寺廟,並在周邊地區重建。
工作方式蓄洪來自尼羅河,阿斯旺高壩需要時將這些水釋放到灌溉土地上,以使農作物在該地區的乾旱條件下生長。新增灌溉面積 32.4 萬公頃,使 28.3 萬公頃的土地由漫灌轉為漫灌。常年灌溉,這意味著農作物可以透過運河分配獲得持續的水供應。
111 公尺(364 英尺)高的大壩除了促進農業進步外,還產生了大量的水水力發電使用 12 台渦輪機每年發電 100 億度。
儘管大壩看似帶來了有益的結果,但它對尼羅河每年洪水的完全控制導致了尼羅河的大部分洪水。4000萬噸為淤泥施肥,將其儲存在水庫和運河中,防止其沉積在尼羅河農田的其他地區。因此,埃及每年使用約 100 萬噸人造肥料來彌補土地枯竭的養分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