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生物識別組織ASA宣布,馬德里大學卡洛斯三世的一項研究證明,指紋傳感器精度直接與智能手機,PC和其他設備中使用的傳感器大小有關。
由下一個生物識別技術發起的“馬德里報告”是由桑切斯·雷洛教授在馬德里大學卡洛斯三世。
該研究在嚴格的科學條件下測試了三個市場領先的傳感器,收集了80,000多個指紋,並進行了超過1億個比較。
Next Biometrics首席執行官Tore Tore Etholm-Idsoe說:“該大學的研究支持世界各地的生物識別專家多年來所說的,這是指紋傳感器準確性的關鍵因素。” “可靠的指紋傳感器系統無法妥協傳感器區域。向前看,將指紋系統的使用擴展到付款,雲訪問和公司訪問中,傳感器系統可靠性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增長。”
該研究表明,如果將錯誤接受的可接受率設置為10,000中的1個,則在與高端算法一起使用時,傳感器的大小為200平方毫米,將導致不到1%的錯誤拒絕。
相比之下,如果傳感器的活動面積減少了一半至100平方毫米,則平均虛假排斥率顯著增加至5%以上。
因此,研究表明,在使用小區域傳感器時,在入學期間將拒絕更多的用戶。
“為了補償小尺寸,一些供應商建議多個手指放置以提高性能(Apple申請了專利的方法),” Etholm-Idsoe說。 “即使考慮到這種方法,性能質量也大大降低了。該研究還證明,更改系統中使用的算法並不會顯著改變結果。大小仍然是主要因素。”
接下來說,馬德里測試是在受控的室內環境中進行的,以避免手指放置和潮濕和骯髒的手指等變量,這些變量將在室外環境中發生。
先前報導的是,下一個生物識別組ASA啟動了其NB-1011-S指紋區域傳感器模塊,這是一個高質量的串行接口傳感器模塊專為物理訪問控制,時間和出勤,便攜式硬盤驅動器,智能卡讀取器,安全箱和投票機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