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緬甸的270,000多名羅興亞難民已經進行了生物識別註冊並獲得了身份證,這是第一次通過難民專員辦事處和孟加拉國政府計劃獲得法律識別。
難民專員辦事處發言人安德烈·麥克西奇(Andrej Mahecic)在日內瓦宮(Palais des Nations)的一份簡報中說,這些組織使用生物識別身份管理系統(BIMS)在Cox的集市地區擁擠的定居點中有900,000多名難民中有270,348名。在註冊了指紋和虹膜掃描後,難民收到了帶有傳記信息的照相卡,這表明緬甸是他們的原籍國。六個地點的450多名員工每天註冊4,000多名難民,希望今年完成註冊過程。
根據該計劃註冊的人數加倍自3月下旬以來。緬甸政府還計劃提供生物識別國家註冊卡全國各地流離失所的人。
這些卡可用於12歲以上的所有難民,旨在促進他們最終返回該國,在1982年的法律變更中,他們的公民身份被剝奪。當局還希望,如果人們在自然而然的污水架區域中分開,身份證將幫助他們團聚。
為此,他們與包括伊瑪目,長老和教師在內的難民社區的成員互動,以解釋註冊的好處並回答問題和疑慮。
2月啟動的聯合響應計劃(JRP)正在尋求9.2億美元,以滿足2019年難民和寄宿社區的人道主義需求,但JRP的資金低於18%的資金,接近一年中的中途。
難民署和烏干達政府完成了同樣令人生畏的註冊運動去年超過一百萬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