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為使用心電圖波形作為生物識別識別符獲得了美國專利,但幾乎同時,韓國 - US研究團隊警告說,“不謹慎”的ECG系統設計可能會洩露個人數據。
韓國和美國科學家寫了一篇論文,解釋了他們說的一種心電圖身份驗證方法,該方法保留了隱私。
專利登記是發明家保護其知識產權的眾多步驟中的第一個。註冊後數月或幾年就會發生專利獎。
很簡單已完成其專利註冊(11,500,975 B2),以保護一種準確身份驗證人心電圖生物識別的方法。單純量子與Aizu大學的公立大學公司合作。
(公司長大12月5日,在A系列比賽中,有5.5億日元(400萬美元)。單純持有,技術風險投資和Itochu Corp.進行了投資。 )
單純量子先前已經為使用ECG波形發現了心臟失敗階段的算法註冊了美國專利。
今年秋天,韓國大學科學家發表了《安全與通信網絡》雜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Kwangwoon University指出了使用數據進行身份驗證和提出解決方案的安全漏洞。
他們建議使用一種遺傳算法對隱私敏感性進行分類的遺傳算法 - 表明年齡,性別和心髒病 - 以及其他與隱私敏感的與ECG相關的點。根據本文,後者可以以“高精度”使用而無需透露標識符使用。
實際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方法至少準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