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已發佈建議,以彌合非接觸式指紋生物識別捕獲與基於舊聯繫的系統之間的差距。三年前首次發布的ANSI/NIST標準的自願更改旨在允許來自非接觸式系統的圖像被現有系統攝入和處理的圖像最小的變化。
NIST說,使用接觸和非接觸指紋生物識別系統收集的圖像之間的差異足以使它們分開,即使它們最終將通過同一系統處理。
NIST SP 500-334R1,“非接觸式指紋捕獲和數據互換最佳實踐建議”,“引入了一項信息途徑,以將這些非接觸式設備捕獲的圖像集成到現有系統中。”
NIST從多個供應商在2019年,其發現部分介紹了最新建議。
ANSI/NIST標準的修訂和擴展對生物識別數據交換進行了微小更改,以使無接觸式摩擦脊數據“不容易被現有系統攝入”。這些更改可以保留現有生物識別記錄的向後兼容,並在原始捕獲傳感器中存儲數據的可選規定,以防將來的算法可以通過重新處理來改善圖像的互操作性。
NIST警告說,不存在與FBI附錄F認證相當於非接觸式指紋的質量和實用性。
該文檔的捕獲和收集指導解決了運動穩定性,背景和照明效果,並為主題定位提供了指導。指紋質量評估算法(如NFIQ2)不得與非接觸式指紋一起使用。
質量評估系統缺乏有關非接觸式指紋生物識別技術有用性的有用信息,這是NIST市場的好處的一部分SP 500-334的首次出版,Veridium的John Callahan向生物識別更新當時。
數據互換指南涉及ANSI/NIST Type-9、13、14、15、19和20記錄及其結構,構成了24頁文檔的幾乎一半。提供了一種新的印像類型(IMP)代碼,用於非接觸式捕獲,並為每種記錄類型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