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 P20 Pro 配備了 3 倍光學變焦和比其他智慧型手機更大的感測器,因此它是我們想要與「真實」相機進行比較的型號。為了檢查它是否足以讓我們忘記我們的粉盒和我們的橋樑!
如果相機還沒有消亡,那是因為它們相對於智慧型手機仍然具有一些巨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假期這個關鍵時期,常年處於休眠狀態的相機終於找到了比智慧型手機更有用的地方,而智慧型手機對於日常拍照來說非常實用。
由於後者每年都取得更多進步,因此衡量他們的表現狀態並提出惱人的問題很有趣:他們可以在度假時完全取代相機嗎?
閱讀:測試:華為P20 Pro vs 三星Galaxy S9 Plus,哪一款手機才是攝影之王?
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將這種類型的旗艦產品之一與「真實」(請原諒引號)相機進行比較。我們透過評估做了什麼華為P20 Pro在我們假期期間。為什麼要談論這個模型而不是另一個模型?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唯一提供 3 倍「光學變焦」的產品。如果 iPhone(以及許多其他影印機)還提供 2 倍“變焦”,“正常”焦距相當於 50 毫米,那麼華為工程師在 P20 Pro 的副相機模組上走得更遠,相當於 81 毫米。然而,3 倍「變焦」因素正開始接近第一批數位緊湊型設備所提供的功能,這些設備已被智慧型手機碾壓,而變焦至今仍是其中最後的優勢。
此方法不僅是判斷手機的影像質量,還包括變焦能力、反應能力、人體工學、可以生成或不能生成的影像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評估或重新評估智慧型手機的攝影可能性領域。因此,我們讓 P20 Pro 面對了幾個場景和幾個主角。
與“真實”相機相比
閱讀:測試:Fujifilm X30,一款堅固耐用、色彩非凡的輕便相機
第一個競爭對手是 Fujifilm X20,這是一款古老但有趣的專業輕便相機,因為它的感光元件與 P20 Pro 的主相機模組相同,都是 1/1.7 吋格式。但它的清晰度較低(12 Mpix,而 P20 Pro 的原生解析度為 40 Mpix),且其光學元件是高品質的 4 倍變焦。
閱讀:測試:Panasonic Lumix TZ200,(幾乎)勉強的專家旅行緊湊型
另一個里程碑是 TZ200,它憑藉 1 英寸專業緊湊型感測器和 15 倍光學變焦成為緊湊型旅行的新標竿。 TZ(旅行變焦)是該系列中的最新產品,吸引了數百萬用戶,特別是在法國、比利時和瑞士。
閱讀:測試:Sony Cyber-shot RX10 Mark IV,簡直是世界上最好的橋接器
最後,為了強調這些盒子的局限性,索尼的 RX10 Mark IV 又名“世界上最好的橋接器”,正如我們在測試中所說的那樣。該設備憑藉其 1 英寸傳感器和無可挑剔的質量的 20 倍超級變焦,成為了這裡的主要標準。
這些不同設備之間沒有分類或原始比較,而是一種限制我們智慧型手機的攝影功能的方法。並確定其“特殊”變焦是否可以取代“真實”變焦。
華為P20 Pro,視覺運算的先驅
隨著200-300歐元左右的終端效率越來越高,如何鼓勵消費者投資像華為P20 Pro這樣售價900歐元的三倍高階終端機呢?顯然用照片來強調,因為它是最容易強調終端執行速度的論點——判斷螢幕的品質或系統的長期穩定性是另一回事。
在P20 Pro上,至少我們可以說的是,華為在研發上投入了盡可能多的資金,以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當許多競爭對手僅限於抄襲蘋果或使用兩個類似的廣角相機模組(第二個支援第一個相機以提高影像品質)時,華為卻拔出了一個三相機模組的產品。三個模組配備 40 Mpix、8 Mpix 和 20 Mpix 感測器,可在兩個原始焦距下產生 10 Mpix 影像:我們看到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
華為在這裡的賭注是利用設備處理器的能力來分析來自三個模組的信號——一個非常大的1/1.7 英寸40 Mpix 傳感器,加上一個27 毫米、經典的1/2.3 英寸傳感器(焦距相似的黑白)長度更亮的 f/1.x 和 80 毫米長焦模組,配備僅 8 Mpix 的較小感測器 - 並提供相當於 3 倍光學變焦的功能。
這裡我們必須記住的是,華為的良好成績使P20 Pro成為了華為的先驅。視覺計算,一種技術方法,旨在透過結合眾多相機模組收集的資訊來克服智慧型手機格式對攝影施加的物理限制。純粹主義者會大喊大叫,但事實是,這就是攝影的未來……而不僅僅是在智慧型手機上。
這不是真正的變焦
P20 Pro 的長焦相機模組相當於 80mm f/2.4,比兩個 27mm 廣角模組窄三倍。我們將 80 除以 27,得到(幾乎)x3 的放大係數,如上所述,它的通用性不如沿著焦距範圍輕輕「滑動」的真實光學變焦。
如果說 80 毫米焦距在「緊湊」的人像拍攝中是可以接受的,那麼它的通用性就不如蘋果為 iPhone 選擇的更寬的 56 毫米焦距7加,8加等X。最重要的是,它受到物理限制:焦距越短,在同等光圈下捕捉的光線就越少。在低光照條件下,P20 Pro 的80 mm f/2.4 捕捉到的光線比iPhone X 的56 mm f/2.4 捕捉到的光線少。 。
在這些在烏雲密布的一天結束時(在相當低的光線下)拍攝的天鵝照片中,我們看到 X20 更清晰地捕捉到了這隻鳥先生,因為它能夠提高 ISO 值,從而提高速度。足以凸顯長焦距相機模組的物理弱點。提高影像品質的解決方案?正如華為在主模組上所做的那樣,使用第二個更靈敏的模組將感測器加倍。但這會將攝影機模組的數量增加到四個,從而增加生產和開發成本,更不用說對能耗的影響了。
我們還要補充一點,中間焦距的影像不如原生焦距的銳利和精確,我們可以在這裡確認華為 P20 Pro 不提供 3 倍變焦:它是一款配備兩個固定焦距的智慧型手機,其比例3 倍放大倍率。不是很有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中國製造商的行銷團隊對「變焦」一詞的濫用。
專注於顏色
影像品質有客觀標準...以及其他更主觀甚至文化的標準,例如顏色 - 例如,亞洲國家更喜歡更飽和的色調。更不用說「公平」的效果圖和那些有時截然相反的「取悅」效果圖之間的鬥爭了。無需指定在所選批次的設備中沒有產生不良影像。但在顏色方面,P20 Pro 最容易出現色度不一致的情況,原因是它的「智慧」引擎(哈哈哈),它會根據…我們真的不知道並且考慮到——改變它對顏色的感知。
即使關閉此AI模式,華為P20 Pro對場景的詮釋依然強烈。這張在逆光和一天結束時拍攝的證據:預設情況下,在正常的「照片」模式下,智慧型手機會產生具有清晰 HDR 渲染的影像,具有清晰的陰影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天空。這是一個非常討人喜歡的結果,我們將其描述為非常“Instagram”。這個名字並沒有貶義:在專業模式下的同一張照片所提供的渲染效果相當於具有更多遮擋陰影的相機......並且不那麼討人喜歡。您所要做的就是向幾個人展示圖像,預設的 HDR 鏡頭總是會贏得所有選票。
如果相機產生的影像是最準確的,那麼智慧型手機產生的影像通常是最上鏡的。由您來選擇您的乳製品。
絕對的品質,足夠的品質
當我們在放大鏡下檢查照片時,我們感覺 P20 Pro 的照片比 Fujifilm X20 的照片略遜一籌,並且比 TZ200 和 RX10 Mark IV 的大型感光元件產生的照片的純粹細節更少。但讓我們退後一步,不要再用顯微鏡觀察像素了:通常在手機甚至電腦螢幕上顯示的像素,P20 Pro 的圖像都非常好。在廣角下,即使在低光源下,通常也無法將其與相機產生的影像區分開來!
現實情況是,除了特殊條件外,P20 Pro 不僅可以為普通人提供足夠的質量,甚至可以為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提供足夠的質量。
超長焦鏡頭,手機仍無法接觸到
你看到這艘船的細節了嗎?這隻孔雀的輪子甚至這隻海鷗的翅膀的精妙之處?不要嘗試使用 P20 Pro 重現這類照片,更不用說使用智慧型手機,它們是使用 Sony RX10 Mark IV 拍攝的,其焦距超出了 P20 Pro 的範圍(600 mm f/4!)。 TZ200 的情況也是如此,其 360 毫米等效鏡頭完全取代了智慧型手機,讓所有註意力都集中在船艙上。
(舊版)Fujifilm X20 很難脫穎而出:憑藉 4 倍變焦,與 P20 Pro 相比,它在亮點方面並沒有提供太多優勢。目前配備 1 吋感光元件的專業緊湊型相機(Sony的 RX100 和佳能的 G7X)在低光源下仍然具有更好的影像質量,但在變焦方面,來自智慧型手機的威脅仍然存在。松下已經預見了這一點,其 TZ200 結合了大型感測器和強大的變焦功能。
實用不符合人體工學
這些設備的實用性沒有競爭:智慧型手機總是放在我們的口袋裡,相機更龐大、更重。它們需要打開並拿在手中才能開始工作。因此,智慧型手機具有很大的優勢,甚至不必繪製,因為它經常(太頻繁)在我們手中。
但實用性與人體工學並不相符,而且智慧型手機缺乏其優勢:沒有可以快速改變模式的物理控制,沒有可以瞄準地面或手臂距離的可調節屏幕,沒有宏觀放大鏡系統等。更不用說沒有取景器了,在許多情況下,當陽光太強時,它可以挽救局面。或變焦控制 - 甚至是混合相機和單眼相機上的機械變焦 - 讓您可以快速更改焦距。就人體工學而言,相機始終具有其尺寸所賦予的優勢:它們完全致力於影像的製作。
高階智慧型手機(擅長攝影,呃)現在可以滿足您的大部分攝影需求,我們將其隨意稱為“家庭”:拍攝肖像的變焦鏡頭,參觀農場或參觀時標籤上的細節現在,像華為P20 Pro這樣有效率(且昂貴)的設備就可以在奶奶光線昏暗的廚房裡拍攝全家福。相機死了嗎?受到威脅,是的。死了,還沒有。因為雖然智慧型手機的可能性範圍不斷擴大,但它們仍然存在很大的限制,例如超長焦鏡頭、微距拍攝對象、移動拍攝對象的跟踪,甚至有時不太適應的操控性。但我們只能對手機產業所取得的進步感到驚訝。還有這些小感光元件的影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