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整整一年了报告了神秘的激增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称为氯氟烃 (CFC)。
1987 年根据全球签署的协议被禁止蒙特利尔协议,只有一个解释:在某个地方,在一个未知的地点,一定有人叛变了,阻碍了进展差距十年或更久。
经过多次猜测,这些有害排放物的去向和规模已在科学研究中得到证实。 正如之前的报道纽约时报 已经建议了,他们似乎是从中国大陆的东北沿海来的。
自 2013 年宣布《蒙特利尔议定书》获得成功以来,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地区无论是否意外都持续排放 CFC-11:大气中第二丰富的氯氟烃。 事实上,2018-2012 年和 2014-2017 年期间,这里的 CFC-11 排放量增加了大约 110%。
国际研究小组表示:“这一增长占全球 CFC-11 排放量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至少 40% 至 60%)”写在一份新报告中。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其他东亚国家或世界其他地区(有可用于检测区域排放的数据)的 CFC-11 排放量显着增加的证据。”
这些违规行为可能不会被举报,因为尽管 CFC-11 是非法的,但它也是在冰箱和建筑物中生产新型泡沫隔热材料的最便宜的方法之一。
在追踪文件和国际消息来源后,记者纽约时报和独立调查员发现多年来,在中国的一些工厂中,非法使用氟氯化碳的情况一直被忽视。
给出的例子是在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村工业城镇幸福村进行的,顺便说一句,科学家们也来到了同一个省份。
研究人员收集了韩国和日本各地的大气观测数据,比较了全球监测数据和大气化学运动,以确定这些排放是否来自东亚——最被怀疑是 CFC-11 来源的地区。
除山东外,附近的河北省也受到牵连。 两个地区都是大型工业生产商大量参与国家制造业,虽然这种化学品实际上可能不是在这里生产的,但它肯定在附近某个地方以惊人的速度排放。
“要实现这样的增长……需要2014年至2017年间整个中国因处置和销毁冰箱而产生的新排放量比最近估计的高出10倍以上,”作者写”,“或者说,拆除旧建筑导致的排放量增长速度比之前预测的全球 20 年期间(2020 年至 2040 年)的排放量增长幅度更大、更快。”
无论这些工厂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纽约时报》的报道肯定表明他们了解),他们的行为不仅对,还涉及气候危机。 CFC-11 在大气中具有强大的吸热效应,因此,专家表示,如果继续排放,相当于16个燃煤发电站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中国目前生产了世界约三分之一的聚氨酯泡沫,而迄今为止的排放量可能只占已生产量的一小部分。 CFC-11 的其余部分可能仍被困在缓慢释放的泡沫库中,唯一确定的方法就是找到负责的人。
不幸的是,新的研究无法更仔细地找出罪魁祸首,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排放是否广泛分布在中国这两个地区,还是分散在少数几个来源中。 目前,狩猎仍在继续。
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