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著名的南极“洞”是终于开始痊愈在它首次被发现 30 年后,科学家们刚刚发现了对其恢复的新威胁。
一项研究,周二刚刚发布在日记中自然通讯,表明一种名为二氯甲烷的常见工业化学品(具有破坏臭氧的能力)在过去 10 年中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了一倍。 科学家表示,如果其浓度持续增加,可能会延迟南极洲的融化最多需要30年才能恢复正常。
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表示:“我们知道大气中的二氯甲烷含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并没有共同努力评估这些增加可能对臭氧层,特别是对臭氧恢复的影响。”作者瑞安侯赛因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大气化学家、研究员。
这篇新论文是最早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论文之一,即该化学物质可能对洞的愈合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大气科学专家苏珊·所罗门(未参与这项研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分析似乎相当合理,结果令人担忧。”华盛顿邮报。
她补充说,这些发现“应该敲响警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了解和控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现的臭氧空洞——主要发生在南极洲的臭氧层大规模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特别是南半球居民的关注,因为臭氧是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气体。 。
从那时起,这个洞的恢复几乎完全归功于 1987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协议,即《蒙特利尔议定书》,该协议促使全球做出重大努力,减少称为氯氟烃 (CFC) 的消耗臭氧层化学物质的排放。
尽管几乎可以肯定氟氯化碳是造成这个洞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并不是唯一能够破坏大气中臭氧的化学物质。
二氯甲烷,一种工业溶剂,用于各种应用包括脱漆剂和粘合剂,是另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并且不受《蒙特利尔议定书》条款的管制。
侯赛尼说,这主要是因为它在大气中的寿命很短,只有几个月,而且与氟氯化碳的影响相比,它对臭氧的影响很小。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它在大气中的存在量明显低于今天。
然而,近年来,其浓度一直在迅速增长——事实上,大气监测工作表明,其浓度在 2004 年至 2014 年间翻了一番。
尽管作者指出,二氯甲烷通常用于生产氢氟碳化合物,而这种化学品现在用作氟氯化碳的替代品,但丰度增加的原因仍不清楚。
这项新研究使用化学模型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调查了该化学物质破坏臭氧空洞恢复的潜力。
一种情景假设二氯甲烷水平继续以 2004 年至 2014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增长。
第二个假设其水平仅以 2012 年至 2014 年期间观察到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比十年平均水平快得多,但从长期来看也不太现实。
第三种情景假设二氯甲烷浓度在 2016 年之后完全停止增长。
研究发现,二氯甲烷浓度上升确实有可能显着延迟臭氧空洞的恢复。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臭氧层应该在本世纪中叶左右的某个时候恢复到 1980 年之前的状态,而新研究中使用的模型支持了这一想法,表明如果二氯甲烷不再继续增长,臭氧层空洞将在2065年。
然而,如果化学物质继续以过去十年观察到的速度增加,该模型表明这种恢复可能会延迟长达 30 年。
第二种情况假设未来几十年二氯甲烷含量急剧增加,这表明该洞在下个世纪仍将恢复。
侯赛尼警告说,未来大气中二氯甲烷浓度的增长仍然非常不确定。 但研究表明,继续努力监测臭氧空洞的恢复并预测其结束日期应该密切考虑其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未来可能有必要对其潜在监管进行讨论。
马里兰大学物理和大气科学专家罗斯·萨拉维奇(Ross Salawitch)表示:“我认为这篇论文无疑促进了就是否将其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进行对话的必要性。”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 。
这样的谈判可能会很棘手——萨拉维奇指出,二氯甲烷从热带地区释放时通常比从高纬度地区释放时更有可能进入平流层,这可能会引发关于是否应该对其进行不同监管的讨论在不同的地方,这是否公平。
无论如何,他说,他个人的观点是这种化学品可能应该以某种方式受到监管。
“我认为这篇论文对于敲响警钟非常积极,”他说。
2017 ©华盛顿邮报
本文最初发表于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