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南极洲的高温较高,缩小了臭氧层的孔,至1988年以来最小的温度。
臭氧孔是耗尽的臭氧气体(O3)在南极上方的平流层中。三氧分子在地面上是有毒的,但在大气中很高,它使危险的紫外线转移到了地球表面。
1985年,科学家首先检测到臭氧层中的孔,并意识到它是由人造的氯和溴引起的,经常发现氯氟化合物(CFCS),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 1987年,蒙特利尔方案启动了这些化学物质的逐步淘汰。当他们逐渐离开大气时,臭氧洞将愈合,科学家们期望到2070年返回1980年代的大小。
但是,自然变异性会影响这种康复。
“今年的南极臭氧孔异常薄弱,”地球科学首席科学家保罗·纽曼(Paul Newman)NASA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就是我们期望看到南极平流层的天气条件的情况。” [信息图:地球的大气从上到下这是给出的
天气和臭氧
在上层大气中,CFC分解,释放氯与臭氧分子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氧气和一氧化氯。与溴的反应相似。在寒冷的温度下形成的极性平流层云通过提供反应的表面来加快此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臭氧孔在南半球冬季恶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平流层的温度更高,使臭氧在大气中保持更稳定,这意味着它们逐年使臭氧孔保持较小。今年9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测量了该孔的最大范围在760万平方英里(1,960万平方公里),是美国规模的2.5倍。
这比2016年的最高范围要小890万平方英里(2220万平方公里),尺寸也低于平均水平。根据NASA的数据,自1991年以来,臭氧孔的平均最大程度徘徊在约1000万平方英里(2580万平方公里)。
历史高
然而,科学家说,两年的臭氧孔的范围比臭氧层的愈合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取而代之的是,这是南极涡流的副作用(一种低压系统,在最南端的大陆上方旋转,经历了几年的不稳定和温暖,这阻止了极地平流层云的扩散。 [图片库:南极的生活这是给出的
NASA研究人员使用称为Dobson分光光度计的仪器定期监测臭氧在南极上的浓度。 9月25日,臭氧的浓度至少达到136个Dobson单元,这是1988年以来最低的最低限度。但是,在人造化合物产生臭氧孔之前,与1960年代相比,该浓度仍然很低。在那十年中,南极洲的臭氧浓度在250至350个多布森单元之间。
原始文章现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