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白化会消灭藻类,藻类是珊瑚的养料,赋予珊瑚颜色,使原本生机勃勃的珊瑚礁变得光秃秃的。如今,珊瑚礁严重白化的频率比四十年前高得多。
Kristen Brown/ARC 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
珊瑚处于热水中。
研究人员在 1 月 5 日的报告中报告称,严重的白化事件袭击珊瑚礁的频率是 1980 年的五倍。科学。
科学家们调查了世界各地热带地区的 100 个珊瑚礁地点,追踪了 1980 年至 2016 年期间每个地点的命运。起初,只有少数地点经历了白化。但到 2016 年,所有地点都经历了至少一次白化事件,并且除六人外,其余人均遭受严重影响— 定义为影响某个区域内 30% 以上的珊瑚。
研究人员发现,严重白化事件发生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也缩短了——现在只有不到六年,而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则为 25 至 30 年。这段时间不足以让珊瑚在再次遭受打击之前完全恢复。
研究人员表示,气候变化导致热带水温持续升高,这是导致白化现象增多的原因之一。温暖的海水给珊瑚带来压力,并夺走了它们的共生藻类——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它们色彩鲜艳的原因。白化事件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如果珊瑚在两次事件之间无法恢复的话。
过去,当厄尔尼诺现象将较暖的水带到热带地区时,最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白化现象。但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澳大利亚汤斯维尔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珊瑚研究员特里·休斯说,如今在拉尼娜现象年(水温通常较低)期间,热带地区的海面温度比 40 年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更高。他说,由于这些温度持续上升,“我们拯救珊瑚礁的机会越来越少”。
接管
1980 年,一项新研究追踪的大多数珊瑚礁尚未白化。现在,所有地点都至少发生了中度白化,几乎所有地点都经历过至少一次严重白化事件(蓝线)。研究人员在 36 年的研究期间记录了总共 600 多起白化事件和大约 300 起严重事件(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