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掉期交易?
交換差是給定交換的固定組成部分與通常來自美國財政部的政府安全收益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相同的成熟度。掉期是衍生合同,用於將固定利息支付以浮動利率支付。
由於國庫債券(T-Bond)通常被用作基準,其利率被認為是無風險的,因此在給定合同上的掉期分佈取決於當事各方從事交換的風險所確定的。隨著風險的增加,掉期也會擴散。因此,可以使用掉期價差來評估當事方的信譽。
關鍵要點
- 掉期價差被用作經濟指標。較高的掉期價差表明對市場風險的厭惡更大。
- 掉期是允許人們管理風險的合同,兩方同意在固定和一個人之間交換現金流浮動速率保持。
- 在一個臭名昭著的例子中,流動性大大降低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30年的掉期價差變為負面。
交換如何運作
掉期是允許人們管理風險的合同,兩方同意在固定率和浮動利率之間交換現金流。一般而言,接收固定利率流的各方增加了其利率上升的風險。
但是,如果利率下降,固定利率流的原始所有者將違背承諾支付固定利率的承諾。為了彌補這一點,固定利率的接收器需要支付固定利率流量的費用。這是掉期傳播。
快速事實
付款承諾將被打破的風險越大,掉期差異就越高。
交換點差與信用差價並反映出交換交易對手將無法付款的看法。大型公司和政府使用掉期交易商品來資助其運營。通常,私人實體比美國政府支付更多或積極的掉期價差。
交換作為經濟指標傳播
掉期價差受市場總體供求的影響。他們評估了市場對對沖風險的興趣,此類對沖的成本以及市場上的整體流動性。本質上,掉期價差反映了市場對風險管理,保護成本和交易金融工具能力的集體情緒。
人們越多地想擺脫風險敞口,他們就越願意付錢給他人接受這種風險。因此,較大的掉期價差表明市場中總體風險規避更高。因此,它可以幫助量規系統性風險。
當降低風險的願望增加時,差異會顯著擴大。這也可能表明流動性大幅下降,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樣。
負掉期利差
掉期在2008年的30年T鍵上蔓延,此後一直在那裡。在中國政府將美國財政部的限制放在2015年下半年之後,2015年下半年,在10年的三個債券上的傳播也陷入了負面狀態。儲備比為其國內銀行。
負利率可能意味著市場在2008年後的私人銀行和T鍵拋售之後,市場將美國政府債券視為風險。但這並不能解釋其他較短的持續時間(例如兩年的國債)的持久流行。 30年負率的另一個解釋是,交易者減少了他們對長期利率資產的持股,因此,對固定期交換利率的影響需要更少的補償。
儘管如此,其他研究表明,由於較高的監管槓桿要求,進入貿易以擴大掉期交易的成本增加了。因此,股本回報率下降了。結果是願意進行此類交易的參與者人數減少。
掉期傳播的示例
如果10年掉期的固定率為4%,而具有相同成熟日期的10年Tnote的固定率為3%,則掉期價差為1%或100基點:4%-3%= 1%。
為什麼交換差點很重要?
交易差點表示與掉期相關的信用風險。與特定的政府債券相比,更廣泛的差異表明風險更大。
誰使用交換點差?
大公司,金融機構,投資者和交易者使用掉期價差來評估債券和衍生品市場的風險和回報。
交易點差可以預測經濟衰退嗎?
擴大掉期差異表明與政府債券掉期相關的信用風險增加。它還可以表明對掉期的需求更高或對政府債券的需求減少。掉期價差的顯著擴大可能表明市場上的不確定性或可感知的信用風險增加,這可以在經濟不景氣之前看到。但是,應該謹慎對待他們以預測宏觀經濟變化,因為它們可能會受到與更廣泛的經濟狀況無關的技術因素的影響。
底線
互換點差在金融市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對信用風險和流動性狀況的見解,反映了市場對風險的看法,並影響了投資決策和貨幣政策。影響掉期價差的因素包括交易對手的信譽,市場流動性以及債券和掉期市場的供求動態。這些變化可能導致掉期利差發生波動,從而影響借貸成本和各種金融工具的投資回報率。因此,了解掉期價差對於投資者,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