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大氣河流——懸浮在大氣中的濃縮水分的狹窄走廊——是 2011 年舊金山灣野生奧林匹亞牡蠣神秘地大規模死亡的原因。
這是這些「天空之河」的第一個有記錄的案例——它可以容納15倍的水比密西西比河更直接傷害整個人口,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預計其頻率、強度和不可預測性將會增加。
「預計極端事件在以下情況下將更加普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團隊報告。
“我們強調了一種新機制,極端降水似乎會影響敏感物種,導致舊金山灣北部野生牡蠣的大規模死亡率接近 100%。”
如果您不熟悉大氣河流的自然現象,它們是大氣中相對狹窄的區域,負責熱帶地區以外大部分水蒸氣的水平輸送。
這些懸浮的濕氣羽流平均而言,400至600公里寬在加州,它們可以在短短 10 到 15 天內輸送該州一半的年降水量。
雖然大多數大氣河流都是溫和的,但含有大量水蒸氣和最強風的河流可能會造成極端降雨和洪水,引發災難性泥石流和鹽度下降。
他們已被連結到所有七次已宣布的洪水1996 年至 2007 年間在加州的俄羅斯河上,以及英國所有 10 次最大的洪水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
現在看來,它們也對第一次大規模死亡事件負有直接責任。 一群野生奧林匹亞牡蠣覆蓋了舊金山灣北部,大約有每平方公尺3000隻生蠔,然後幾乎 100% 的人突然消失了2011年3月。
這是一個問題,因為不僅令人擔心整個當地人口突然滅絕,而且牡蠣在確保世界沿海生態系統的健康方面也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作為格倫南·米利肯 (Grennan Milliken) 為《主機板》解釋道,奧林匹亞牡蠣是一種濾食性動物,每天可以淨化多達 30 加侖(75 公升)的水,去除環境中多餘的氮和其他污染物。
自2011年3月的大規模死亡事件以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團隊一直在調查其根本原因,因為從表面上看,該地區似乎沒有發生任何災難性事件。
他們首先研究了牡蠣對溫度、鹽度和溶氧變化的反應,發現它們對低鹽度特別敏感。
透過研究可能導致牡蠣大滅絕前後鹽度突然下降的原因,他們發現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間該地區存在20條大氣河流,其中3條發生在2011年3月。
「2011 年 3 月,一系列大氣河流在加州登陸,估計貢獻了加州降水量的 69.3%分水嶺,並將大量淡水排放到舊金山灣,”團隊得出結論。
「這種排放導致了持續的低鹽度……這幾乎完全符合已知的牡蠣臨界鹽度耐受性,並且與該物種範圍內最豐富的種群之一的大規模死亡相一致。”
當牡蠣數量下降時,所有流入環境的淡水似乎都會對牡蠣數量造成影響,因為儘管牡蠣是當時最大的奧林匹克牡蠣種群之一,但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壞已經在削弱它們的數量。
研究人員報告說,自從局部滅絕事件以來,族群數量一直在恢復,但可能永遠無法恢復到以前的數量。
「一方面,這是個好消息,儘管發生了大規模死亡,但幾年後,它們又回來了。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首席研究員布萊恩·鄭(Brian Cheng)說。在新聞聲明中解釋。
“這些新牡蠣體積較小,繁殖力較差,這可能會對舊金山灣牡蠣的恢復產生影響。”
氣候變遷預計會增加由於蒸發量增加和大氣持水能力增強,未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大氣河流引起的強降水事件預計也會加劇。
研究人員警告說,正因為如此,類似的局部滅絕和大規模死亡事件可能即將發生。
這些牡蠣可能只是潛伏在天空中的河流的冰山一角。
該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