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人們對塑膠污染的認識不斷增強,但解決問題的措施卻很少。 以這個速度,到 2050 年,一些專家預測世界海洋中的塑膠含量將超過魚類。
受二十國集團 (G20) 委託,聯合國撰寫的一篇思考文章詳細介紹了世界應採取的一切行動,以阻止這種情況成為現實。 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
如今,每年大約有 1100 萬噸塑膠最終流入我們的海洋,並且根據 SYSTEMIQ 和 Pew Trusts 的 2020 年模型到 2040 年,洩漏到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數量可能會增加近兩倍。
同時,政府和企業的承諾和政策只會將海洋環境中的塑膠垃圾減少7%。
這與實現 G20 目標所需的條件相去甚遠大阪藍海願景,其目標是到 2050 年阻止任何新的塑膠污染進入海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的研究人員爭論世界需要「塑膠經濟的大規模變革」。 我們需要塑膠產業在短短幾十年內從「線性和浪費的系統」轉變為循環和可再生的系統。
報導稱,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也是實現大阪藍海願景的唯一途徑。 如果二十國集團真的認真履行其承諾,那麼主要國家需要將塑膠污染作為未來更重要的優先事項。
該報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2020 年發布的模型。減少82%。
當然,這需要世界各國採取一致行動,而迄今為止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但如果我們能找出到達那裡的最佳路線,我們就可以創建一個供所有人遵循的路線圖。
“是時候停止孤立的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國家隨意做一些表面上看很好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區別的事情,”說朴茨茅斯大學的史蒂夫‧弗萊徹。
“意圖是好的,但沒有意識到單獨改變系統的一個部分並不能神奇地改變其他所有部分。”
僅回收是不夠的。 2020 年模型發現,每天至少有 50 萬人需要連接廢棄物收集服務,才能將其作為策略發揮作用。
報告稱:“鑑於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減少系統中的塑膠量應該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因為廢物管理系統無法足夠快地擴展規模。”爭論。
“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對產品進行有意的設計改變,可以減少、最小化或完全避免塑料的使用。”
作者指出,全球包裝每年的價值在 8,000 至 1,200 億美元之間,但其中 95% 的資金都因塑膠垃圾而流失。 改變設計不僅可以為公司節省資金,而且開發更少依賴塑膠、更多依賴再生材料的新產品也能帶來經濟效益。
海洋清理工作也很有必要,以回收至少部分我們已經丟掉的東西,包括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帶和其他類似的塑膠堆積物。
但防止進一步洩漏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研究人員說。 清理海洋中的塑膠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先進的技術,並且需要花費大量資金。
因此,海洋清理只能被視為“有用的過渡努力「在我們邁向循環塑膠經濟的道路上。否則,我們只會不斷給自己製造越來越多的垃圾,需要我們去消耗。”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時期,新冠肺炎隨著經濟刺激計畫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強調綠色成長,世界有機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解決塑膠經濟問題。
如果這些刺激方案能夠包括減少海洋塑膠並在各國之間創建更綠色部門的措施,那麼我們最終可能會讓大阪藍海願景成為現實。
聯合國國際資源小組報告已發布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