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再一次證明了他們邪惡的聰明才智透過認知測試來證明他們幾乎可以像人類孩子一樣進行自我控制。 提供零食後,如果他們看到更好的零食即將到來,他們就能夠推遲吃掉可用的零食。
這項研究是針對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進行的(烏鴉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同時對兒童和烏鴉進行此類實驗。 它基於 20 世紀 60 年代針對兒童進行的一項著名實驗,稱為史丹佛棉花糖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一個孩子被放置在一個有棉花糖的房間。 他們被告知,如果他們能在 15 分鐘內不吃棉花糖,他們就會得到第二塊棉花糖。
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反映了未來規劃等認知能力,最初是為了研究人類認知如何發展; 具體來說,一個人在什麼年齡就足夠聰明,可以延遲滿足(如果這意味著以後會有更好的結果)。
顯然,這個精確的實驗不適用於烏鴉——據我們所知,它們無法理解人類語言——但幸運的是,這個實驗可以針對動物進行修改。
在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家雷切爾·米勒的帶領下,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裝置,該裝置由一個透明盒子中的旋轉托盤組成,盒子上有一個窗口,可以讓托盤的一部分伸出來。
(米勒等人,動物認知,2019)
然後將兩種食物放在托盤上 - 一種可以立即使用,另一種更好的食物可以在托盤旋轉一段時間後使用。 更好的款待可以是品質更高(例如,用肉代替蘋果),也可以是數量更多。
對於這項研究中的孩子來說,獎勵實際上並不是可食用的——孩子們得到了貼紙,更大的、閃閃發光的貼紙用於更高品質的獎勵。
九隻野生烏鴉和61 名年齡在三到五歲之間的兒童接受了該裝置如何工作的培訓,然後在兩種條件下進行測試——獎勵可見,以及一種或兩種獎勵隱藏在托盤的蓋子下。
當獎勵顯而易見時,孩子和烏鴉都非常擅長延遲滿足以獲得更好的待遇,值得注意的是,當待遇更好時,他們更願意等待,而不是當待遇更多時。
這向烏鴉表明,它們願意等待是因為它們想要更好的零食,而不是出於飢餓。
但當談到隱藏的食物時,人類孩子的表現比烏鴉更好。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原因,但這可能與烏鴉的野性有關。
每當人類科學家在鳥舍裡設置托盤時,烏鴉就會遠離,只有在人類離開後才接近托盤。 因此,他們不知道背後隱藏著什麼獎勵,只能靠推理來判斷隱藏的獎勵是否值得等待。
然而,孩子們卻沒有這樣的恐懼,他們能夠觀察科學家貼上貼紙並記住蓋子下面的東西。
「在這種測試環境中,烏鴉還被要求做出決定,決定是否立即或延遲獲得不同質量或數量的獎勵,以及手部追蹤和/或排除推理,導致了精神超負荷工作記憶容量和/或注意力分配,”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然而,結果與2014 年初的一項研究這也是基於棉花糖測試。 新喀裡多尼亞烏鴉得到了一份零食,並接受訓練,如果它們等待,就會得到更好的零食,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 在這次測試中,鳥類也表現出它們更願意等待更好的美味,而不是等待大量的劣質零食。
然而2014年進行的另一項實驗顯示新喀裡多尼亞烏鴉能夠像孩子一樣理解因果關係。 當進行排水測試時(一系列水管和漂浮在夠不到的地方的食物),烏鴉能夠將物體放入水中以提高水位並到達食物。 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理解力與七歲兒童相當。
因此,如果烏鴉能夠學習手部追蹤並觀察人類放置零食,那麼它們在隱藏零食測試中的表現也可能與兒童一樣好。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結果有助於我們了解鳥類和人類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別是有助於了解可能影響這些任務表現的一些背景因素。”
“在設計未來的實驗以及比較不同物種之間的表現時,應該考慮這些因素。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助於為未來研究自我控制機制提供基礎。”
該研究發表於動物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