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惡劣的條件,植物或動物能做什麼?兩種生存選擇似乎是最明顯的:移居別處或適應環境。
有些生物體有第三種選擇。它們不能透過空間而是透過時間逃脫,進入休眠狀態直到情況改善。
事實證明,休眠可能不僅對使用它的物種有利。在新研究我們發現,休眠傾向可能會影響物種之間的競爭平衡,並使更多物種在環境變化時能夠共同生存。
什麼是休眠?
許多生物體利用休眠作為生存策略。
例如,熊在冬天冬眠,許多植物在夏天產生種子,這些種子在寒冷的幾個月裡在土壤中休眠,然後在春天發芽。在這些例子中,生物利用休眠來避開條件惡劣的季節。
然而,其他生物體可能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保持不活躍狀態。
已知最古老的發芽植物種子是2000年歷史的種子朱迪亞棗椰樹。
甚至更古老的植物材料(儘管不是種子)也被復活了:胎盤花組織超過 31,000 年前,在冰河時期的松鼠洞穴中發現的。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動物中一種稱為滯育的特殊休眠狀態,在這種休眠狀態下,生物體會減少代謝活動並抵抗環境條件的變化。在這裡,動物通常不吃東西,也不怎麼活動。
休眠可以保護物種免於滅絕嗎?
理論上,休眠可以讓物種擺脫惡劣的環境。然而,很難將休眠與特定物種的持久性直接聯繫起來。
我們試圖透過使用一種經常在土壤中發現的線蟲進行實驗來建立這種聯繫。秀麗隱桿線蟲。在這些蠕蟲中,影響休眠的遺傳途徑已廣為人知。
我們觀察了四組蠕蟲。第一組在遺傳上更傾向於進入休眠狀態,第二組不太傾向於進入休眠狀態,第三組完全無法進入休眠狀態,第四組是具有中等休眠傾向的普通野生型蠕蟲。
我們創建了一個實驗,所有這些群體都與一個共同的競爭物種——另一種名為「蠕蟲」的蠕蟲競爭。布里格塞– 適用於不同環境下的食物。
然後,我們利用這些實驗的數據進行了數百萬次電腦模擬,以確定從長遠來看,一個物種是否會導致另一個物種滅絕,或者它們是否可以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共存。
物種間的休眠與競爭
我們發現,當物種更傾向於休眠時,競爭物種可以在更廣泛的環境條件下共存。
當我們模擬波動的環境條件時,休眠投入較高的物種能夠在更廣泛的溫度範圍內與競爭對手共存。
這個結果是理論上的預測,但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因為這個預測很難檢驗。我們所使用的實驗系統具有巨大的潛力,可用來進一步探討休眠在物種持久性中的作用。
我們的研究結果也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處於休眠狀態的物種是否能夠更好地適應世界目前正在經歷的巨大環境波動?能夠避免熱浪和乾旱的生物很可能為這個前所未有的全球變遷時代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我們希望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開始尋找答案:將我們在實驗室中看到的動態與現實世界中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休眠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