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有 880 萬噸塑膠進入海洋。最大數量可能接近 1400 萬噸,相當於 200 萬頭大象的重量。
大多數塑料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即便如此,它們也只是分裂成非常小的碎片,稱為微塑料,很可能永遠不會生物降解。
由於大多數研究都檢查了水面,因此這些微塑膠在海洋中傳播和積累的位置尚不清楚。
但新研究發表在期刊上科學報告研究表明,深海環境(深度在 650 至 2,000 英尺之間)中的微塑膠積累量與表面的微塑膠積累量一樣多,甚至更多。
研究作者表示,這項發現表明,小塑膠的儲存庫「比科學家先前意識到的更深入、更廣泛地延伸到深海的水域、沉積物和動物群落中」。
深海中的微塑料
為了研究微塑膠在公海深處的普遍程度,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 Anela Choy 和她的團隊將遠端操作的水下航行器發送到加州蒙特利灣的不同深度。
在海岸附近的海底峽谷中,Choy 的團隊甚至在他們採樣的最大深度(水下 3,200 英尺)也發現了微塑膠。在 650 至 2,000 英尺的深度發現了微塑膠的最大濃度。
值得注意的是,該區域的微塑膠濃度(每立方公尺 12 至 15 個顆粒)平均等於或高於大太平洋垃圾帶。
這片位於夏威夷和加州之間的水域含有超過1.8兆件漂浮塑料和微塑料(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 250 塊碎片)。
Choy 和她的同事表示,他們在蒙特利灣發現的大多數微塑膠都是由通常用於製造一次性包裝的塑膠製成的,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大多數汽水瓶和水瓶都是用 PET 製成的。
科學家認為這些微塑膠——通常漂浮在表面– 搭乘幼蟲和紅蟹等海洋動物的內臟,進入海洋深處。
這兩種生物咀嚼與微塑膠大小相同的浮游生物顆粒。幼蟲是濾食性動物,這意味著它們使用粘液製成的粘性過濾器捕獲漂浮在深海中的食物。一旦它們吸收了所需的東西,它們就會丟棄這些過濾器,這些過濾器會沉入海底。
研究作者在兩種動物的腸道和廢棄黏液中發現了 PET 塑膠。因此,微塑膠很可能會被這些過濾器捕獲並與它們一起丟棄,沉入水深處。
幼蟲,生活在海洋深處的濾食動物。
我們對塑膠問題的嚴重程度了解不夠
先前的研究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類似數量驚人的塑膠。一個2015年學習據估計,世界海洋中存在 15 至 51 兆顆微塑料,重量達 261,000 噸。
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發現4.14億件垃圾分佈在印度洋上人口稀少的島嶼上。在二月份,研究人員在生活在該地區的小型動物的內臟中發現了塑膠。太平洋最深、最黑暗的部分約 36,000 英尺以下。
微塑膠不僅僅是海洋生物的問題。它們進入我們吃的食物和喝的飲料中,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糞便中,根據史密森學會的數據。
我們攝入的大部分魚類和貝類中都含有這些微塑料,儘管科學家尚不知道它們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全部後果,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動物可以透過食用這些塑膠來累積潛在的危險化學物質。這可能導致他們患有腫瘤和肝臟問題。
這些化學物質隨後可以向食物鏈上游移動。
海洋深處的微塑膠數量似乎與表面的一樣多,這一事實提醒我們,我們對塑膠問題的真實程度知之甚少。
該論文的合著者布魯斯·羅賓遜(Bruce Robison)表示:“這些結果很有趣,表明有必要在其他地方進行類似的深水調查,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出問題的普遍性。”在新聞稿中說。
回答這個問題在未來幾年將變得更加重要,因為海洋中的塑膠數量可能會增加。未來十年將增加兩倍,糾纏殺戮更多海洋動物,如鯨魚,並威脅要淹沒島嶼社區數百萬件垃圾。
本文原刊於商業內幕。
更多來自商業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