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說服美國的父母時猶豫是否要接種疫苗對於他們的孩子,公共衛生資訊往往依靠事實和科學來解釋免疫接種如何不僅保護這些兒童,而且還保護其他弱勢群體免受感染危險的傳染病。
但研究表明,強調公平或防止傷害的資訊活動有時會適得其反,並可能加劇疫苗接種的猶豫不決。
週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自然人類行為研究表明,接觸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父母的更有效方法可能是關注構成人們態度和判斷基礎的兩種潛在強大的道德價值:個人自由和純潔。
研究人員發現,與贊成疫苗的父母相比,最不願意接種疫苗的父母強烈關心自由和純潔。
在這個框架中,自由與對個人責任、自由、財產權和抵制國家幹預公民生活的信念連結在一起。 對純度的關注集中在邊界和防止污染。
儘管全國絕大多數家長都為孩子接種疫苗,並遵循這種基本預防醫學實踐的建議時間表,但近年來對疫苗的懷疑和徹底拒絕導致了一些地方出現了以下情況: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社區他們更容易感染疾病並對廣大民眾構成健康風險。
明尼蘇達州麻疹疫情春季,79 人患病,8,000 人暴露在病毒中,其中包括 500 多人,他們因未接種疫苗且面臨感染和傳播疾病的風險而被要求留在家裡,不上學、不去托兒所或工作。
這項新研究使用了一種稱為「社會心理學理論」的社會心理學理論。道德基礎理論評估與疫苗猶豫不決的父母最密切相關的潛在道德價值。
他們的發現與許多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父母推遲或拒絕某些疫苗接種的原因以及反疫苗接種網站上的許多說法相符。
例如,最有組織和政治上最活躍的反疫苗團體之一「德州疫苗選擇」的主要訊息集中在父母的選擇權和個人自由上。
阿夫尼卡·阿明(Avnika Amin) 表示:「與最不擔心的父母相比,最擔心為孩子接種疫苗的父母在乾淨、純粹、有益健康的主題以及支持個人自由主題上獲得高分的可能性是其兩倍。
她說,許多關於疫苗態度和提高疫苗接種率的干預措施的研究都集中在教育上。
「我們的假設是,如果我們拋出一些事實,他們就會改變主意,」她說。 但這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源,她說,因為人們不會只根據事實做出決定。
阿明和埃默里大學的同事對1,100 名13 歲以下兒童的美國父母進行了在線調查。 他們評估了父母對疫苗接種的猶豫程度,並探討了不同的道德價值觀對他們在決定某件事是對還是錯時的重要性。
她說,他們發現其他因素,例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或政治觀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對疫苗接種的擔憂與對自由和純潔的擔憂之間的關係。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另一組研究人員獨立於阿明的小組工作,驗證了埃默里小組在另一項研究中的主要發現。
洛約拉大學的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純潔和自由價值觀似乎會影響人們對反疫苗網站上虛假或誤導性陳述的信念。
最近的其他研究表明,宗教信仰以及對道德純潔性的擔憂始終預示著疫苗懷疑論。
在一項研究中週五發表在裡面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通報,阿姆斯特丹大學和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探討了科學懷疑論的意識形態根源氣候變遷、疫苗接種和食品基因改造。
根據對美國民眾的線上調查,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強烈的宗教信仰是疫苗懷疑的最佳預測因素,而宗教保守派總體上對科學的支持率較低。
他們說,宗教信仰是最好的預測因素,「超越政治意識形態、道德關注和科學素養」。
在這兩篇論文中,作者都表示,結果顯示出相關性,但並非因果關係。
阿明說,納入個人健康決策的道德基礎可能是改善公共衛生溝通的一種方法。
她說,如果母親對疫苗中的化學物質有擔憂,她的醫生可能會考慮到「純度」值來解決她的擔憂。
例如,一項幹預措施可能會敦促父母接種疫苗,以此作為增強孩子對疾病的自然防禦能力並保持孩子「免受感染」的一種方式,並展示一張照片患有麻疹的孩子,研究人員說。
他們說,另一個以自由為導向的訊息可能會敦促父母親自控制孩子的健康,因為疫苗接種可以幫助孩子和其他人自由地過著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此類資訊可以在學校、醫生辦公室和網路上顯示,家長經常在這些地方獲取有關疫苗的資訊。
研究人員警告說,他們的建議尚未經過正式測試。
阿明說:“但也許它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傳達訊息,強調父母在做出疫苗接種決定時所關心的價值觀。”
2017 ©華盛頓郵報
本文原刊於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