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發現,太平洋中多金屬結核覆蓋的深海海底會產生所謂的「暗氧」。
多金屬結核-在海底形成的天然礦床-在全世界沉積物覆蓋的深海平原上很常見。
它們主要由鐵和錳的氧化物組成,但也含有鈷和稀土元素等金屬,這些金屬是許多先進低碳能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項新研究中,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的Andrew Sweetman 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放置在海底約4,200 m 深度的艙室進行了實驗,測量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海峽相距4,000 多公里的多個地點的氧氣濃度太平洋中部區域,發現多金屬結核。
幾乎所有這些實驗都顯示氧氣濃度在兩天內穩定增加。
研究人員進行了後續實驗室分析,並提出多金屬結核是檢測到的氧氣排放的來源。
基於數值模擬,他們假設氧氣產生的原因是結核的電特性。
雖然他們指出,很難估計多金屬結核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多少氧,但他們認為,這種氧源可以支持深海底生態系統,如果開採這些結核,深海底生態系統可能會受到影響。
「要在地球上開始有氧生命,就必須有氧氣,而我們的理解是,地球的氧氣供應始於光合生物,」斯威特曼博士說。
“但我們現在知道,在沒有光的深海中也會產生氧氣。”
“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這樣的問題:有氧生活從哪裡開始?”
這結果出現在日記中自然地球科學。
_____
AK 斯威特曼等人。深淵海底產生暗氧的證據。納特。地球科學,2024 年 7 月 22 日線上發布;編號:10.1038/s41561-024-01480-8
本文基於施普林格自然和西北大學提供的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