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層大氣中的寒冷溫度和破壞臭氧的污染物的揮之不去的存在,稱為氯氟甲苯,為今年春天在北極地區的保護性臭氧造成的創紀錄損失奠定了基礎。
阿爾弗雷德·韋格雷德(Alfred Wegener)極性和海洋研究所的臭氧研究人員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表示:“我們已經竭盡所能保護大氣免受CFC(氯氟化合物)的侵害,但我們仍然會偶爾獲得臭氧損失。”
雷克斯告訴livescience.com:“目前,在相關的高度上,我們損失了一半應該存在的臭氧。”
雷克斯(Rex)和來自歐洲,俄羅斯和北美的其他研究人員根據北極30個站點收集的數據得出了這一結論。
氣候變化連接?
全球變暖也是可能的貢獻者。科學家認為,它負責冷卻平流層,臭氧層所在的大氣層的層,大約在地球表面上方約12.4英里(20公里)。通過將熱量降低並加熱地球表面,溫室氣體實際上會冷卻平流層。據研究人員稱,近年來,最冷的平流層冬季溫度越來越冷。 [地球大氣:上到底這是給出的
馬里蘭大學教授羅斯·薩拉維奇(Ross Salawitch)表示,今年由於平流層中異常寒冷的溫度,北極地區喪失了更多的臭氧,並且在整個冬季,這些臭氧的循環模式被稱為“極地渦流”。
這種渦旋內部的空氣是由桿上冷溫和地球旋轉的組合所產生的,比外面的空氣冷很多。冷卻導致渦流內部的雲形成以及隨之而來的化學反應產生高反應性分子與未配對電子。這些反過來與臭氧反應,分解了其三個氧原子。
這是有問題的,因為臭氧會阻止有害輻射(可能損害DNA並導致皮膚癌等)到達地球表面。
相同的動態是臭名昭著的南極上方的臭氧孔。但是,在南極,渦流循環系統越來越大,更強大,更可預測。
1987年,根據蒙特利爾協議,各國同意結束包括氯氟甲苯在內的臭氧物質生產,但由於它們在大氣中徘徊,因此預計臭氧損失不會結束接下來的50年左右,雷克斯說。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平流層連接的任何冷卻全球變暖雷克斯說,可以預計會導致臭氧損失。據估計,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已加熱1.3度華氏度(0.7攝氏度),因為人類在工業革命時期加速了溫室氣體排放。
幾乎是記錄
今年北極的臭氧耗竭是脖子和頸部,2005年遭受了損失。春天的到來據科學家稱,這會導致渦流消散,這發生在2005年3月初。
雷克斯說:“我們預計記錄將很快被打破。”
Rex說,渦流的殘餘物(包含耗盡的臭氧)通常在北緯度北緯約45至50度的歐洲和北美部分的高架上,在春季持續了幾天,導致紫外線(UV)輻射的潛力增加。
您可以關注生活學 作家Wynne Parry在Twitter上@Wynne_P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