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丹麥研究稱,一組相對較新的藥物用於治療癲癇,躁鬱症和偏頭痛的頭痛似乎也不會增加出生缺陷的風險,即使在懷孕的頭三個月中服用。
這項研究是其中最大的研究,闡明了這些藥物的安全性懷孕。眾所周知,年齡較大的抗癲癇藥在懷孕時會增加重大出生缺陷的風險三倍,但有關懷孕期間新一代藥物的影響的信息受到限制。這些較新的藥物是在1990年之後引入的,包括拉莫三嗪,大西洋,托托乳酯,加巴噴丁和萊維替氏素。
懷孕期間繼續服藥的決定仍然是女性必須與醫生合作做出的個人選擇[見懷孕期間的抗抑鬱藥構成了女性的困境]。這項新研究提供了放心,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藥物使婦女受益,同時對胎兒構成有限的風險。
“這項研究進一步使許多婦女的好處可能會權衡這一風險,這進一步使人們相信這一事實,”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孕產婦醫學專家洛雷拉伊·索恩堡(Loralei Thornburg)說,他不參與這項研究。
這項由哥本哈根Statens Serum Institut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將於明天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
多達0.5%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會服用抗癲癇藥。
該研究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間在丹麥出生的837,795名嬰兒的信息。其中,1,532人在懷孕的第一期中暴露於新一代的抗癲癇藥。
結果表明,在生命的第一年,裸露的胎兒中有3.2%出現了主要的先天缺陷,包括唇裂或重大心臟問題。相比之下,不暴露於抗癲癇藥的嬰兒中有2.4%。研究人員說,在任何一組發展重大出生缺陷的群體中,嬰兒的風險在統計學上都不顯著。
雖然這項研究對癲癇藥的影響進行了影響,但醫生呼籲對懷孕的其他常用藥物,例如抗生素和抗抑鬱藥。先前已經對本研究中使用的相同數據庫進行了分析,以表明在懷孕前三個月中,用於治療哮喘和皮炎的皮質類固醇包括用於治療哮喘和皮炎的藥物。
傳遞:在懷孕初期服用的新一代藥物治療癲癇的藥物並不能顯著增加主要先天缺陷的風險。
在Twitter上關注MyHealthNewsdaily的工作人員Rachael Rettner@rachaelret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