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信任”和“不信任”按鈕會成為社交媒體的未來嗎?
由於假新聞和錯誤訊息如此容易傳播,「信任」或「不信任」內容的能力會產生影響嗎?
如今,很難知道該相信什麼。 隨著和在社交媒體上,您對內容感到不確定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當它很受歡迎時。 但一項新的實驗研究表明,在現有的「喜歡」按鈕的基礎上添加「信任」和「不信任」按鈕,可能是打擊不準確貼文的重要一步。
這裡的問題是激勵準確性,同時阻止錯誤訊息。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激勵準確度可以將假資訊的影響範圍減少一半。
塔利·沙洛特教授表示:「過去幾年,錯誤訊息或『假新聞』的傳播急劇增加,加劇了政治領域的兩極化,並影響了人們對疫苗安全、氣候變遷、多樣性容忍等各個方面的信念。陳述。 “現有的解決方法,例如標記不準確的帖子,效果有限。”
部分挑戰在於,用戶通常會透過接收「分享」和「按讚」來分享虛假訊息,從而獲得獎勵,而真實內容可能不太受歡迎。
“在這裡,我們設計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激勵可信度,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共享的錯誤訊息量。”
在一個之前的研究沙洛特教授及其同事發現,人們更有可能分享他們已經看到的訊息,這表明錯誤訊息的重複被視為其準確性的標誌。 因此,在這項最新研究中,該團隊試圖測試解決此問題的潛在方法。
他們檢查了模擬951 名參與者在六個實驗中使用的平台。 該平台的運作方式與大多數常規社交媒體平台類似。 它允許用戶分享新聞文章,其中只有一半是準確的,其他用戶可以用通常的「喜歡」或「不喜歡」反應來回應,以及重新發佈內容的選項。 但在實驗的某些版本中,使用者還可以使用「信任」和「不信任」按鈕做出反應。
結果表明,激勵結構運作良好,因為人們更依賴信任/不信任按鈕,而不是常規的喜歡/不喜歡按鈕。 從本質上講,這些新的反應按鈕的加入——作者稱之為社會「胡蘿蔔」和「大棒」——將可信度和有效性轉化為社會期望的行為。 使用計算模型進行的其他分析表明,信任/不信任按鈕的引入也使參與者在選擇轉發內容時更加敏銳。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使用帶有新信任/不信任按鈕的平台版本的參與者最終也獲得了更準確的信念。
「表明資訊可信度的按鈕可以輕鬆整合到現有的社交媒體平台中,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不降低用戶參與度的情況下,它們可能值得減少錯誤訊息的傳播,」共同主要作者和博士生勞拉·格洛比格補充道。
“雖然很難預測這將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產生更廣泛的影響,但考慮到在線錯誤信息的嚴重風險,這可能是對持續打擊錯誤信息的努力的寶貴補充。”
該研究發表於電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