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西哥州的新型裝甲棒尾恐龍有加拿大表兄弟

新發現的甲龍 Ziapelta sanjuanensis / Sydney Mohr 的藝術想像圖,來自 2014 年 Arbor 等人,PLoS ONE
在美國西南部的上白堊紀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裝甲棒尾恐龍。這種尖刺的新物種被命名為三胡安斑鰍,它的近親很可能住在北方的加拿大艾伯塔省。這發現被報道於公共圖書館一號本星期。
甲龍-包括重甲龍甲龍,以其巨大的尾巴棒狀骨——生活在大約 7,600 萬至 6,600 萬年前。在北美大陸南部地區發現的物種很少,已知至少有五個物種生活在阿爾伯塔省。當時,內海將大陸一分為二,艾伯塔省和新墨西哥州的居民享受沿海生活。 (同時,內布拉斯加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水下。)雖然甲龍化石在艾伯塔省南部的幾個岩層中很常見,但在馬蹄峽谷地層的下部卻沒有發現任何化石。事實證明,新墨西哥州的岩石填補了艾伯塔省甲龍化石記錄的這一空白。
早在2011年,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和科學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聖胡安盆地Hunter Wash 的Kirtland 組De-na-zin 岩層中出土了一個完整的頭骨、不完整的第一和第二頸半環(位於頸部的骨軛,如下圖所示)以及其他幾個碎片,位於新墨西哥州西北部。
基於獨特的頭骨和頸椎半環異常高的尖刺,由阿爾伯塔大學維多利亞阿伯分校確定這是一種新的甲龍物種。 「頭骨背面的角很厚,向下彎曲,鼻子上有平坦和凹凸不平的鱗片的混合體——這對於甲龍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特徵,」阿伯在一篇文章中解釋道。新聞稿。 “鼻子上還有一個獨特的大三角形鱗片,而許多其他甲龍科動物都有六角形鱗片。”
屬名,齊亞佩爾塔,來自齊亞太陽符號(具有四組光線的程式化太陽),它對新墨西哥州的齊亞人具有宗教意義,並作為標誌上的符號州旗。 「pelta」在拉丁文中是「小盾」的意思,指的是所有甲龍科動物身上發現的骨質、板狀沉積物(稱為骨皮)。種名指的是聖胡安縣和標本所在的盆地。
該團隊的分析還表明齊亞佩爾塔與 De-na-zin 成員的另一種甲龍(稱為克特蘭結頭龍。相反,這種新恐龍與北美北部的甲龍類結盟,包括甲龍和其他四個人。有可能齊亞佩爾塔也生活在阿爾伯塔省,可能是在研究人員尚未發現任何甲龍化石的間隙。
圖:Sydney Mohr(上)、2014 Arbor 等人、PLoS ONE(中)、阿爾伯塔大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