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球大小的世界表明,我們被太陽毀滅的命運是可以避免的
這可以讓我們了解一旦太陽進入最後階段,我們的星球可能會發生什麼。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表明我們世界的命運也許不會在大約 50 億年內被太陽毀滅。這個系統距離我們 4,000 光年,它確實是地球可能的未來之一的預覽。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黃色恆星。它的質量並不算太大,不足以成為超新星,但未來它的核心將耗盡氫來融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太陽將自行塌縮(但只是一點點),從而提高其核心的溫度,以便能夠聚變氦。更高的溫度會引起另一種變化,太陽將膨脹成紅巨星。
據估計,不斷膨脹的太陽將變得越來越大,很容易吞噬水星和金星的軌道,一直到達我們星球的軌道。但地球有可能倖存。隨著太陽的膨脹,它的質量變得更加分散,改變了太陽系的動力學。地球可以在更大的軌道上向外遷移。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主要作者張克明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目前尚未就地球能否在 60 億年內避免被紅巨星吞噬達成共識。”陳述。 「無論如何,地球的適宜居住時間大約只有十億年,屆時地球的海洋將因失控的溫室效應而蒸發——早在被紅巨星吞噬的風險之前。”
新系統有一顆質量約為太陽一半的白矮星,周圍環繞著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其距離約為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兩倍,然後還有一個質量為木星17倍的世界,可能是一顆褐矮星。它不是我們太陽系的精確複製品,但它是一個獲得見解的地方。
「生命是否能夠在地球上生存度過那個(紅巨星)時期還是未知的。但當然,最重要的是地球在變成紅巨星時不會被太陽吞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副教授兼天文學系主任傑西卡·盧補充道。 「克明發現的這個系統是一顆行星的一個例子——可能是一顆最初與地球軌道相似的類地行星——在其主恆星的紅巨星階段倖存下來。”
這項發現之所以成為可能,要歸功於一種稱為微透鏡的現象。基本上,這個系統位於銀河系中心一顆距離 25,000 光年遠的恆星前面。該系統的引力將恆星的光放大了 1000 倍,研究人員能夠重建該系統的特性。他們看不到系統中的恆星,因此他們意識到它一定是一顆白矮星。
「我們的結論是基於排除其他情況,因為正常的恆星很容易被看到,」張說。 “因為透鏡既暗又質量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它只能是一顆白矮星。”
「在這種情況下,什麼都看不到實際上比看到什麼更有趣,」盧說,他尋找銀河系中自由漂浮的恆星質量黑洞引起的微透鏡事件。
描述結果的論文發表在期刊上自然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