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狼和(美國)獅子不是天生的敵人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53270/aImg/29578/1564995006-la-brea-m.jpg)
在冰河時期,加州的貓科動物,如美洲獅和劍齒虎,以森林中的物種為食,而恐狼則留在平原上。 毛里西奧·安東
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可能認為他們過得很艱難,但他們不知道他們可能面臨的危險。 如果一萬年前情況有所不同,這片大陸的掠食者可能會更加可怕。 我們對末次冰期北美動物的了解大部分來自拉布雷亞焦油坑,但最近對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我們對其中一些滅絕的巨型動物的認識是錯誤的。
焦油坑位於洛杉磯市中心,記錄了 600 多種被困在焦油中超過 5 萬年的物種。拉里薩·德桑蒂斯博士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埋葬掠食者的牙齒,以了解它們在當今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除了灰狼和郊狼的祖先之外,這些坑還棲息著更大、更可怕的掠食者,包括恐狼(是的,它們是真實的)、劍齒虎和美洲獅。
與他們的消息相反首席宣傳員,恐狼被困在坑中的頻率表明它們可能並不比灰狼聰明。 然而,它們確實有特別可怕的牙齒,而且最大咬合力狗家族的任何成員,即使考慮到它們的體型。 另一方面,美洲獅比非洲獅大得多。
它們的消失,以及牙齒上同樣可怕的劍齒虎的消失,大致上與第一批人類抵達北美和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的結束同時發生。 關於到底是人類還是氣候變遷導致了這些巨人的滅絕,這是古生物學中最激烈的爭論之一。
在現代生物學德桑蒂斯表明,答案更有可能因物種而異,而不是之前所認識的。 德桑蒂斯在一份報告中說:“骨骼中的同位素此前表明劍齒虎和恐狼的飲食完全重疊,但它們牙齒中的同位素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況。”陳述。
如果捕食相同獵物的捕食者大約在同一時間滅絕,那麼可以合理地假設它們有相同的原因。 然而,德桑蒂斯繼續”,“包括劍齒虎、美洲獅和美洲獅在內的貓科動物更喜歡在森林中捕食獵物,而恐狼似乎專門捕食野牛和馬等野外飼養者。 ,貓和狗的捕獵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 即使氣候條件發生變化,這種劃分仍然存在。
獵物分化增加了滅絕的可能性,儘管滅絕發生在相似的時間,但原因不同,並排除了它們之間的競爭導致某些物種消亡的可能性。
同時,德桑蒂斯指出,一旦這些大型掠食者消失,以前以較小獵物為食或以其他獵物為食的美洲獅和土狼等物種就能夠擴張,以填補新的頂端生態位。 郊狼因大型貓科動物的消失而受益,它們遷入森林並捕食更大的獵物,而灰狼和美洲獅的飲食變化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