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的電池類似於蠟燭。
牛津電鐘的柔和鍾聲幾乎無法聽到,但是它缺乏響度,它彌補了電池的耐用性。自1840年以來,鈴鐺就一直在響起,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科學實驗之一 - 儘管使它持續很長時間是一個謎。
牛津大學物理教授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購買了鐘早在1840年,現在就可以在大學的克拉倫登實驗室中找到,該實驗室包裹在兩層玻璃後面。
部分原因是它的位置,另一個是它認為要運行的電池類型,鈴也被稱為Clarendon Dry Pile-幹樁是早期的由一堆金屬盤組成。
為什麼運行這麼長時間?
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鍾聲徘徊了這麼長時間的原因是因為它首先不需要太多的力量,也沒有大量能量丟失。
“隨著它向後移動,發生的事情是小鉛鈴觸及了兩側的兩個鈴鐺。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博士向英國廣播公司。 “兩端之間的電荷少量trick流,唯一的損失基本上是空氣的阻力。
這也可能與'''',但其中的謎團是謎團 - 儘管科學家有一些合理的想法,但沒人知道它們是什麼。它被稱為“幹堆”,因為它與意大利牧師和物理學家朱塞佩·扎博尼(Giuseppe Zamboni)製造的相似之處。
這堆由“大約2000對粘貼在用硫酸鋅浸漬的紙張,並用錳二氧化錳塗層的紙張”。牛津的電池還用據信為硫的外塗層密封,最終使它們看起來更像蠟燭。
它們絕對不是蠟燭,否則鈴鐺行不通,但是除非有人打開電池打開(這顯然會破壞實驗),我們無法確定其中的內容,因此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壽命。
什麼時候停止?
另一個選擇是只等到電池最終用完為止。鐘聲令人印象深刻,但這種奔跑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泰勒說:“考慮到過去40年中它已經明顯放緩的事實,它將繼續前進大約五到10年。” “之所以停止,是因為它會用盡能量。”
“所有電池最終都用盡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