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個洞穴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貓科動物。據報道,這隻貓小到可以放在手掌裡,名叫原甲蟲簾– 被認為與古代人類共存。
原甲蟲簾是在化龍洞的一塊顎骨碎片中發現的,據信距今有 275,000 至 331,000 年。它也被認為屬於更廣泛的豹貓科動物,其中有幾個物種至今仍然存活。
研究小組認為,這個新物種“代表了迄今為止已知的貓科動物中最小的化石成員”,並且與諸如貓科動物等現存物種相當,儘管可能甚至更小。(黃褐色原蝸牛)和(黑貓),它們是貓科動物中現存最小的一些成員。
「這隻貓顯然比家貓小。它可以與現存最小的貓相媲美,重約 1 公斤(2.2 磅),」主要作者 Qigao Jiangzuo 告訴記者。生活科學。
尋找這個地區的骨頭很少見,因為骨頭通常又小又脆弱,而且保存得不好。大多數先前發現的化石,包括這件化石,都來自牙齒排列或下顎骨,這使得識別物種及其關係變得棘手。
然而,化龍洞卻是個熱門景點。它是各種化石的來源。該洞穴內藏有以下遺骸、棕熊和大量的鼠科動物-包括旅鼠、田鼠和麝香鼠的類群。這些額外化石的存在使研究小組相信該地區比中國南方其他類似地點更冷,並推測了新的貓科動物與居住在那裡的古人類之間的關係。
江佐告訴記者:“這些古人類留在化龍洞遺址的食物殘渣可能也吸引了老鼠和小豹貓。”中國日報。他補充說:“由於化石上沒有屠宰痕跡,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貓是否構成了穴居人飲食的一部分。”
其中一顆牙齒的角度也表明,這個新物種可以在豹貓和家貓的共同祖先以及著名的脾氣暴躁的貓之間提供聯繫。(手疣猴)。
「我們計劃系統性地調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貓化石,這些過去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我們希望追溯貓科動物的起源和過去的多樣性,」江佐告訴《生活科學》。
該研究發表於芬尼克動物學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