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開車求生存以及 Netflix 醬的一級方程式賽車。汽車領域最大的對決不會是劉易斯·漢密爾頓對上馬克斯·維斯塔潘,而是雷諾對陣大眾。速度不會超過 300 公里/小時,但會在所有歐洲汽車市場上進行。而且不會有兩款超豪華車競爭,而是兩款據稱價格實惠的電動小型車。這場比賽將見證未來的衝突雷諾5電動到大眾ID.2兩個競爭者的目標是需求量大且報價特別低的細分市場,即售價低於 25,000 歐元的電動車,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當然,正式發布的計劃還不到兩年,屆時 ID.2 將與 R5 一起上市,而 R5 已經有幾公里了。因此,想要坑兩輛尚未上市的車輛合理嗎?我們不會在這裡假裝得出明確的結論,甚至不會指定任何獲勝者。如果沒有上車並行駛了幾十公里,就無法判斷一輛車。然而,今天我們擁有大量信息,每個模型的最終或幾乎完成的設計以及幾乎所有有關其技術基礎的信息。因此,完全有可能將 ID.2 與雷諾在所有這些方面進行對比,以得出第一個教訓或趨勢,這些教訓或趨勢將在它們上市時得到確認(或未確認)。接下來,兩款最受期待的售價低於 25,000 歐元的電動車之間的對決就在這裡。
設計:對映體
第一個對比點,也是最明顯的對比點,就是兩款車的外觀。在這件事上,很難說任何一家製造商都可以做出更多相反的選擇。然而,這兩款緊湊型產品的靈感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即各自製造商的博物館。如果說電動 R5 完全繼承了其傑出前身的關係,那麼對於 R5 來說,情況就稍遜一籌了。ID。儘管如此,高爾夫 2 仍然保留了第一版高爾夫的許多美學細節。 Losange 被認為採用了新復古策略(電動 4L 也將延續這一策略),而德國人則表現得更加溫和,這款車巧妙地結合了對輝煌過去的回憶和打造新車的渴望。
但除了外觀線條之外,兩款車型給人留下的視覺印像也有所不同。那裡R5直接喚醒懷舊纖維他的一部分沉思者。對於那些記憶力較差(或年齡較小)的人來說,它仍然表現出更多的個性,喚起更多的運動行為,最重要的是,這是一輛駕駛起來很有趣的汽車。相反,ID.2 的通用設計(與當前概念相比可能略有發展)再明智也有禮貌了。
判決:在設計方面,無疑是這兩款車型之間最明顯的癥結所在,我們更喜歡雷諾緊湊型。更自信、更精緻,但也更調皮,它擁有您喜愛的汽車的一切。
內裝設備與車載系統:不可能的對決
ID.2 與 R5 的內裝對比並不像外觀設計那麼明顯。原因是什麼?我們只知道這兩款車的內裝之一,即大眾汽車的內裝。事實上,雖然這顆緊湊型鑽石已經亮相一年多了,但它的內部結構仍然是個秘密。一些輕率的報告稱其配備了雙螢幕,並且對去年的 R5 進行了多次致敬,但目前尚未顯示任何圖像。
相反,ID.2的內裝已經很熟悉了,毫不奇怪,它和它的外觀一樣光滑。然而,由 10.9 吋儀表顯示器和 12.9 吋中央面板組成的雙螢幕的存在表明大眾並不打算忽視其汽車的內部品質。
最後,我們不能在不談論它們的軟體環境的情況下比較這兩款車。在這一點上,雷諾表現出了相當大的領先優勢,因為 R5 似乎已經確定將運行 Android,就像目前的 R5 一樣。電動梅甘娜。雷諾工程師對Google系統的採用做得特別好,他們能夠依賴有效的應用程式基礎,同時照顧他們的軟體覆蓋範圍。
另一方面,自從第八代高爾夫(即 ID.3)搭載最新系統以來,大眾汽車就反覆出現軟體問題。製造商承諾糾正某些錯誤,特別是使用所有觸控螢幕而無需等待ID.2。事實上,後者應該從這次審查中受益。此外,在大眾汽車發布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新作業系統的到來,與該品牌目前提供的作業系統截然不同。
判決:由於缺乏可用信息,無法在這一點上在兩個競爭對手之間做出決定。目前,大眾在作業系統方面的延遲似乎相當大,但這家德國製造商可能會因為在內飾方面使用其公認的專有技術而感到驚訝。
引擎和性能:另一個大分歧
這種差異當然不太明顯,但同樣重要。兩款車在開發方面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電動雷諾5,或稱雷諾5 E-Tech(最終名稱尚不清楚),將基於CMF-B EV平台,換句話說,是適應電動的熱能汽車的技術基礎。她是 Clio 的起源,也是 Zoé 和Twingo ZE。
大眾汽車也沒有開發出入門級電動平台。採用同樣的方法,即實現規模經濟並依靠共享零件來降低生產成本,大眾推出了其優秀的老式MEB。為此,它被改編成 MEB Entry,也就是說,它被稍微縮短了,並且將駕駛部分轉移到了前面。因此,ID.2,也是編號1將是前輪驅動電動車,其中 R5 與目前大多數零排放汽車一樣,依賴後輪驅動引擎。但這種先驗的類似選擇的最大區別在於,MEB 是一個專用於電力的平台,並具有雷諾難以應對的顯著優勢。

第一個涉及船上的宜居性。在專用於電力的平台中,無需為熱版本必需的組件分配空間。因此,ID.2 將受益於尺寸較小(440 公升)的 XXL 後行李箱,以及位於長椅下方的 50 公升艙口,用於存放充電電纜。 R5 的車內空間將明顯縮小。

對於雷諾來說,選擇CMF-B EV平台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限制了其在引擎方面的選擇。雷諾的緊湊型車可能必須採用目前 Zoé R135 的 100 kW 裝置,以達到 136 hp 的功率。 R5的另一個版本正在考慮中,但其功率不應超過150馬力。相比之下,ID.2 顯得更加肌肉發達。它的引擎可能是偏置在前部的,但對於小型緊湊型車來說,它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其 166 kW(或 226 hp)的功率使其在性能方面相對於競爭對手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判決:第一眼看技術表肯定有利於德國小巧。從宜居性和效能角度來看,ID.2 選擇 MEB Entry 平台應該會為大眾帶來相當大的優勢。
射程:兩者相距50公里
在選擇定義電池最大容量的平台時,雷諾發現自己再次受到其傳統 CMF-B EV 的使用的限制,讓我們記住,最初計劃用於熱力 Clio。這家法國製造商尚未透露其蓄電池的價值,但它解釋說,它將提供兩級電池和 400 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它認為這對於城市汽車來說足夠了。
在 MEB 平台的縮短版上,大眾汽車擁有更多的空間,其電池應該接近 50 kWh。因此,ID.2 的續航里程估計為 450 公里,仍然非常接近 R5 的續航里程。另一方面,沃爾夫斯堡製造商已經宣布,在快充速度方面將非常有競爭力。它承諾在大約 20 分鐘內「充滿」10% 到 80% 的電池電量,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在雷諾方面,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細節水平,但製造商過去已經在這個領域做出了非常奇怪的選擇(特別是在梅甘娜電子科技),他將來可能必須避免這種情況。儘管如此,這家法國製造商與 CEA 聯手為其電動車開發未來的充電器。這個應該已經為 R5 做好準備了。
判決:就自主性而言,最初選擇專用於電力的平台為 ID.2 帶來了有趣的優勢,但並非令人望而卻步。如果雷諾信守400公里的承諾,而充電部分也跟進的話,這個數值應該足以滿足絕大多數用途。
每輛 25,000 歐元的汽車有哪些版本?
這最終是這場對決的核心問題。通常情況下,在正式推出汽車之前,製造商只在技術資料表中給出最大值。換句話說,我們目前掌握的有關發動機功率、電池容量甚至內飾設備的信息,將對應這兩款車型的最高端版本……因此,價格低於 25,000 歐元的產品不適用。
通常情況下,我們必須看看提出了哪些妥協方案才能將價格降低到這個水平。例如,很明顯,價格低於 25,000 歐元的版本將配備較低容量的電池,並且其續航里程將接近 300 公里。然而,ID.2 喜歡R5電子科技MG4 應該是市面上非常罕見的產品,因為目前在售的只有一款車型具有大致相似的特性,即標準版 MG4。
決鬥的判決
儘管現在指定潛在的獲勝者還為時過早,但在第一次比較結束時出現了一些確定性。一方面,這兩個對手之間的比賽似乎肯定會很激烈(更不用說是激烈的),而且他們確實有充分的理由反對。但更有趣的是,一個人的強項往往會成為另一個人的弱點,反之亦然。 R5 將專注於其令人愉悅、原創和堅定的外觀,但與 ID.2 相比,毫無疑問將面臨技術缺陷。相反,德國契約將試圖透過更雄心勃勃的技術表來彌補其大膽的不足。 2025 年再見,進行一場真正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