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CSIRO 的 Pep Canadell 撰写,最初发表于对话。
尽管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但2014年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增长甚微,今年甚至可能下降。 A报告今天发布的全球碳计划研究发现,2014年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增长了0.6%,打破了自2000年代初以来每年2-3%的快速排放增长。
更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全球经济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继续保持在 3% 以上,预计 2015 年排放量将略有下降。 这是几十年来记录中的第一个两年,全球经济显示出与化石燃料排放脱钩的明显迹象。 过去,碳排放增长的每一次突破或下降都与全球或地区经济衰退直接相关。 这次不同了。
然而,2015 年不太可能成为备受追捧的全球排放峰值,从而引导我们走上稳定气候所需的脱碳道路。 在单独的纸出版于自然,我们更详细地研究达到全球排放峰值的可能性。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排放量出现意外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中国煤炭能源生产和消费放缓,2015年又出现下降。这使得中国的排放量增长从过去接近两位数的水平2014 年增长率降至十年来的最低点 1.2%,预计 2015 年将意外下降 4% 左右。
尽管中国仅占全球排放量的27%,但自2000年代初以来,它一直主导着全球排放量的增长。 因此,中国排放放缓会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 进一步加剧这一主要原因的是,包括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工业化经济体的排放量在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下降 1.3%,部分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惊人增长。
我们是否已达到全球排放峰值?
很可能不会。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不确定因素是中国煤炭的未来。 但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碳消耗峰值尽早(并在 2030 年之前实现排放),并淘汰国家能源结构中最脏的煤炭类型,主要是为了应对影响许多大城市地区的污染危机。 中国的煤炭排放量很可能不会很快恢复增长,而且肯定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快。
这一评估的坚实基础是水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能源的显着增长。 这些占了超过增长的一半2014 年新能源领域的情况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非常相似。 这种结构性变化如果持续下去,中国的排放峰值可能会比任何人的预期都要早得多,而且肯定会早在 2030 年之前。
尽管我们不太可能达到全球排放峰值,但 2015 年很可能标志着化石燃料排放增长放缓的新时代。 这也许是不远的地平线上即将出现的顶峰的第一个迹象。
从这里到哪里?
最近的建模分析180 多个国家在 2020 年后承诺到 2030 年减少排放(所谓的预期国家自主贡献)表明峰值排放不会很快到来。 根据做出的承诺,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将继续上升。这很可能就是未来。 但用于此类分析的模型与完全忽略了 2000 年十年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现在可能的快速脱碳的模型并没有太大不同。
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参与这场游戏的国家。 占全球化石燃料排放量一半的工业化国家加上中国已承诺到2030年绝对减少或稳定排放量。
但另一半属于欠发达国家,它们的承诺不包括绝对减排,而是背离一切照旧的情景(意味着排放量可能会增加,但速度不会那么快)。 这强调了国际气候融资对于帮助“另一半”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加入其余排放量下降的重要性。
2015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 作为长期或近期趋势的一部分,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1吉瓦2014年,这一数字超过了十年前的全球风电总容量。 太阳能发电量为大50倍与十年前相比。
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排放,尽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排放量也很高印度尼西亚火灾今年,一直在下降趋势十多年来。 这些趋势并没有就此停止。 然而目前的排放路径是不一致将全球变暖幅度稳定在2℃以下。
如果我们维持 2015 年的排放水平,那么在地球升温超过 2℃ 之前剩余的碳预算不到 30 年,除非我们押注未经证实的负排放技术将在本世纪后期从大气中去除碳。
但 2015 年是激发进一步行动的历史性一年。 排放趋势是有利的,各国有机会通过谈判提出更高水平的目标,使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
佩普·卡纳德尔,CSIRO 科学家,全球碳项目执行董事,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