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宠物主人都知道,我们与动物的情感联系与我们与其他人类的情感联系是同等的——并且科学研究支持了这一点。
人类依恋的关键要素将对方视为可靠的安慰源泉,在苦恼时寻求他们,在他们面前感到快乐,在分开时想念他们。研究人员也发现这些也是我们与宠物关系的特征。
但也存在复杂性。有些人群更有可能与他们的宠物建立亲密的联系。这包括孤立的老年人,对人类失去信任的人, 和依赖辅助动物的人。
研究人员还发现,我们与毛茸茸、有鳞片和羽毛的朋友的联系是有代价的,因为我们为失去我们的宠物而悲伤。但宠物悲伤的某些方面是独特的。
安乐死
对于许多人来说,宠物的死亡可能是他们与安乐死相关的悲伤的唯一经历。
对对珍爱的伴侣动物实施安乐死的决定感到内疚或怀疑,可能会使悲伤复杂化。例如,研究发现家庭内部对于让宠物入睡是否正确存在分歧尤其具有挑战性。
但安乐死也让人们有机会为心爱的动物的去世做好准备。有机会说再见并计划最后时刻来表达爱和尊重,例如最喜欢的一顿饭、共度一晚或最后的告别。
人们对宠物安乐死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以色列研究研究发现,在宠物被安乐死后,83% 的人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们相信他们已经给予了他们的动物伙伴一种更光荣的死亡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痛苦。
然而,一个加拿大留学研究发现,16% 的宠物被安乐死的参与者“感觉自己像杀人犯”。和美国研究研究表明,这个决定是多么微妙,因为一项研究中 41% 的参与者感到内疚,4% 的参与者在同意对自己的动物实施安乐死后有自杀的感觉。
文化信仰、关系的性质和强度、依恋风格和个性都会影响人们对宠物安乐死的经历。
被剥夺权利的悲伤
此类损失仍不太被社会接受。这被称为被剥夺权利的悲伤,指的是社会没有充分认识或忽视的损失。这使得哀悼变得更加困难,至少在公共场合是如此。
心理学家罗伯特·内梅尔和约翰·乔丹说被剥夺权利的悲伤是同理心失败的结果。人们否认自己最喜欢的悲伤,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可耻的。
这不仅仅是在办公室或酒吧里保持沉默。人们可能会觉得宠物的悲伤对其家庭的某些成员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宠物悲伤的深度与社会对动物死亡的期望之间可能存在不匹配。例如,如果有人旷工或请假去哀悼宠物,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出轻蔑的反应。
研究这表明,当人们因失去宠物而感到痛苦时,被剥夺的悲伤会让他们更难找到安慰、创伤后成长和治愈。
被剥夺权利的悲伤似乎会抑制情绪表达,使其更难以处理。
我们与宠物的关系可以像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一样有意义。失去宠物同样令人痛苦,我们的悲伤反映了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到宠物悲伤的某些方面是独特的。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宠物死亡作为一种丧亲之痛,我们就可以减轻人们的痛苦。毕竟我们只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