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孟加支石墓,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令人惊叹。这座古建筑建于近 6,000 年前,至今完好无损,每块石头重达 150 公吨。
如果您认为,如此伟大的建筑工程需要对工程原理有复杂的、多学科的理解,那么您就错了。
一项新研究发现,建造孟加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技术高超、知识渊博,善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最初,我对孟加支石墓感兴趣的无疑是它的宏伟。进入它的内部,凝视着新石器时代如此巨大的纪念碑,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支石墓,”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海洋中心的地质考古学家何塞·安东尼奥·洛萨诺·罗德里格斯告诉 ScienceAlert。
“他们掌握了非常重要的早期科学知识,这表明了近 6000 年前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社会的智力、实践和技术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这孟支石墓确实是古代世界的奇迹。建在土丘的一侧,大约公元前 3800 年至 3600 年,大室长 27.5 米(90 英尺),墙壁和屋顶均用巨石砌成。
它是古代欧洲最大的巨石之一,其顶石重约 150 公吨,是新石器时代欧洲移动过的最大的石头之一。
网站的使用似乎是葬礼,据说里面发现了陪葬品。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之前的分析表明,建造它花费了大量的劳动力。
洛扎诺·罗德里格斯 (Lozano Rodriguez) 曾领导过先前的研究,他们确定,支石墓墙壁的不对称不仅是故意的,而且围绕至日设计但建造它的软岩来自距离约 1 公里(0.6 英里)从建筑工地可以看到,建筑工人知道如何采石和运输大块的岩石。
孟加支石墓由一个内衬和屋顶均由巨石砌成的墓室组成,墓室长度方向竖立着三根石柱,以支撑屋顶的重量。32 块巨石的总重量约为 1,140 公吨。
为了确定这些岩石是如何放置的以及纪念碑是如何建造的,洛扎诺·罗德里格斯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涵盖沉积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分析。
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运输大块石头,研究人员发现,这需要对摩擦有充分的了解。
最简单的运输方式是沿着预先建好的木制轨道行驶的雪橇;由于采石场位于施工现场的上坡处,因此这也需要加速和制动的知识。
他们观察到,这些岩石都被归类为“软”沉积岩,大部分是石灰岩,需要小心处理才能避免损坏。尽管如此,这些岩石的摆放精度达到了毫米。它们还相互交错,略微靠在一起,这暗示了它们的摆放方式和顺序。
而且它们紧紧地楔入基岩。这是 200 年来在孟加首次观察到这一特征:石头的基座是深凹槽,需要小心地放置,这意味着要使用配重和下降坡道,小心地将石头滑入位置并将它们竖直。这种深基座还可以减轻抬高屋顶石头的需要。
石柱的放置方式类似,地基很深,但很可能是在墙石之后安放的。墙石的放置方式是,其顶部略微向内倾斜,使墓室呈梯形,顶部比底部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天才之举,可以安装比更宽的屋顶所需的更小的顶石。
“大约 6,000 年前,他们使用减压拱来解决复杂的应力分布问题,从而解决了与重量相关的问题,这将是他们在设计这座伟大纪念碑时遇到的最大结构问题之一。这也通过在内部使用柱子来解决,”洛扎诺·罗德里格斯惊叹道。
“我还惊讶地发现,纪念碑被设计成部分埋入地下,这样不需要借助上升的坡道就可以安放顶石。”
毫无疑问,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建筑技术,还有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聪明才智,以及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我们祖先能力的价值。
“孟加拉文明融入了地质学、物理学、几何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先进知识,表明孟加拉文明不仅代表了早期工程学的壮举,而且是人类科学进步的一大实质性进步,体现了先进知识的积累。”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
“孟加拉石窟展示了建造一座历经数千年的巨大纪念碑的成功尝试。”
该研究已发表于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