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4/study-maps-human-uptak.jpg)
根据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对 109 个国家的微塑料摄入量进行的最新研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全球人均饮食中摄入微塑料方面名列前茅,而中国、蒙古和英国则是吸入微塑料最多的国家。
研究,发布4 月 24 日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建立在现有数据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有多少由于未经处理的塑料碎片降解并扩散到环境中,人类不知不觉地吃掉和吸入了食物。
为了更全面地估计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考虑了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食品加工技术、年龄结构和呼吸频率——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每个国家的居民消费微塑料的方式存在差异。
“国家层面微塑料的摄入量是塑料污染和公共健康风险的关键指标,”能源系统工程系 Roxanne E. 和 Michael J. Zak 教授、与博士生 Xiang Zhao 共同撰写这项研究的 Fengqi You 说道。“全面的全球测绘通过加强水质控制和有效的废物回收,支持当地的污染缓解工作。”
该研究通过收集水果、蔬菜、蛋白质、谷物、乳制品、饮料、糖、盐和香料等主要食品类别的微塑料浓度数据来评估饮食摄入量。这些模型还使用详细说明不同国家/地区这些食品消费量的数据。例如,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人均食盐消费量大致相同,但印度尼西亚食盐中的微塑料浓度却高出约 100 倍。
总体而言,研究发现印度尼西亚人每月吃掉约 15 克微塑料,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其中大部分塑料颗粒来自海鲜等水生来源。 从 1990 年到 2018 年(模型使用的日期范围),每日微塑料消耗量增加了 59 倍。 美国膳食中微塑料的摄入量估计约为每月 2.4 克,而巴拉圭最低,为 0.85 克。
![](https://scx1.b-cdn.net/csz/news/800a/2024/study-maps-human-uptak-1.jpg)
空气中的微塑料浓度、年龄人口统计数据和人类呼吸频率数据用于计算吸入的微塑料数量。中国和蒙古居民位居榜首,每月吸入超过 280 万个颗粒。美国居民每月吸入约 30 万个颗粒。只有地中海和附近地区的居民吸入的颗粒较少,西班牙、葡萄牙和匈牙利等国家每月吸入约 6 万至 24 万个颗粒。
“发展中经济体的工业化,特别是东亚和南亚的工业化,导致塑料材料消费、垃圾产生和人类微塑料摄入增加。相反,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相反的趋势,在更多经济资源的支持下,减少和清除自由塑料碎片,”康奈尔阿特金森可持续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尤说。
您补充说,这项研究可以为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和工业环境的微塑料吸收减少策略提供参考,但这种努力需要,例如发达国家为推进废物减量战略提供的技术支持。
研究表明,水生塑料垃圾减少90%可大幅减少微塑料暴露,在发达国家可能下降51%,在高度工业化地区可能下降49%。
这项研究是在 4 月 23 日至 29 日召开的联合国塑料条约国际委员会会议之后发表的,该条约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围绕塑料条约制定全球规则。生产和处置。该协议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完成,重点是开展国际合作以减少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
“清洁全球地表水系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受到当地工业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赵说。 “然而,我们精确定位水生微塑料热点的全球地图可以开启这一旅程,而且我们的研究强调,解决微塑料的吸收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包括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执行严格的废物管理法规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