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 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导致地球上的非鸟类恐龙和许多其他生物体灭绝,但这并不是最后一次重大撞击。 3565万年前,两颗几乎一样大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上,但它们的影响却截然不同。尽管造成了破坏,但它们似乎并未对气候造成长期变化。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相距不到 25,000 年。一颗小行星的直径在 5 至 8 公里(3 至 5 英里)之间,并在西伯利亚形成了波皮盖陨石坑,这是一个直径 100 公里(60 英里)的洼地。另一颗 3 至 5 公里(2-3 英里)宽的小行星撞击了现在的美国东海岸,形成了直径在 40 至 85 公里(25-55 英里)之间的切萨皮克湾陨石坑。
这些是地球上第四和第五大陨石坑。更大的陨石坑很可能已经被地球的地质和大气力消除了。尽管如此,这些都是重大事件——但事实证明它们的长期影响似乎并不存在。科学家们寻找接下来 15 万年气候变化的证据,但没有发现持久的变化。
研究小组研究了 35.5 至 3590 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带壳生物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他们正在寻找,具有不同中子数的相同原子的版本。这些同位素的模式告诉科学家有关水温的信息。由此,他们可以计算出气候的变化。
“我们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后没有发生真正的变化。我们预计同位素会朝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移动,表明海水变暖或变冷,但这并没有发生。伦敦大学学院的合著者布里奇特·韦德教授在一份报告中说:“这些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发生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星球似乎一切如常。”陈述。
“然而,我们的研究不会发现数十年或数百年的短期变化,因为样本每 11,000 年一次。在人类的时间尺度上,这些小行星撞击将是一场灾难。它们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海啸,会引发大范围的火灾,大量的灰尘会被散发到空气中,遮挡阳光。”
这些样本取自古代海底和古代海面,它们的结果大致一致。此前对始新世晚期气候的调查尚无定论。这个地质时期不仅以波皮盖和切萨皮克撞击为标志,还以三个较小的撞击为标志,这可能暗示小行星带正在发生一些事情。
“鉴于由于撞击可能导致重大灭绝事件,我们很好奇,想调查始新世期间出现的一系列大规模小行星撞击是否也导致了长期的气候变化。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影响没有产生显着的气候反应,”合著者、地球科学硕士毕业生 Natalie Cheng 补充道。
“从微化石中保存的化学成分中解读地球的气候历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与我们选择的有孔虫物种一起工作并一路发现美丽的微球体标本是特别有趣的。”
论文发表在期刊上通讯 地球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