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第三份年度《世界精神状况报告》已经公布,我们再次陷入抑郁,无人喜欢我们。好吧,这可能并非完全正确:在令人担忧的调查结果中,也有一些好消息。但总体而言,世界的情况与? 唯一的区别是我们似乎不那么,并且对家庭生活更加不满。
但是,从这项大规模跨国心理健康调查中,我们究竟了解到了什么?谁的情况最好?谁的痛苦最大?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好消息:我们的心理健康几乎已经停止恶化
自 2020 年以来,全球心理健康似乎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下降。然而,在 2022 年,这一趋势似乎有所改变 —— 也许不是逆转,但至少是停滞。
报告指出,“这些数据为我们走出新冠疫情后全球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晴雨表”。 “我们发现,2022 年,这个晴雨表的指针保持稳定,心理健康没有进一步下降,但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迹象。”
收集自 64 个国家/地区的 407,959 名受访者的数据,所有受访者均参与了开放式在线匿名心理健康商数 (MHQ) 调查,结果发现 2022 年全球平均 MHQ 为相当可观的 64。这意味着普通互联网用户心理健康处于“管理”水平 - 比那些“苦恼”、“挣扎”或“忍受”的人要好,但还没有达到“成功”或“蓬勃发展”的水平。
事实上,今年的得分与去年的结果相同——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上报告心理健康状况“困扰”或“挣扎”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尽管只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虽然英语国家的情况略微乐观一些,但有两个国家似乎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英国和南非。这两个国家在全球 MHQ 得分中排名垫底——分别为“持续”的 46.2 和 47.5——并且其人口中贫困或挣扎人口的比例最高。另一方面,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似乎是讲斯瓦希里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那里的平均 MHQ 得分最高,贫困或挣扎人口的比例最低。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也是调查中互联网接入仍然相当稀少的地区之一。报告警告说:“在这些地区,互联网用户并不代表该国总人口,而是代表了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来自较高社会经济阶层的个体。”
坏消息:年轻一代的处境更艰难
“多年来,心理健康百万数据中最突出的趋势之一是,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心理健康状况不断下降。这反映在每个年轻年龄组中,心理健康问题得分下降,而精神困扰或面临重大心理健康挑战的人数比例相应增加。”
报告继续写道:“从非洲到亚洲,从欧洲到美洲,这种趋势在每个国家的互联网用户中都很明显。没有一个地区、语言群体或国家的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下降。”
到底有多糟糕?这么说吧:如果你是拉丁美洲或南亚地区刚刚成年的成年人,那么大约有一半的机会你的心理健康状况糟糕到需要专业帮助的程度。而这些地区 55 岁以上的人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 这意味着他们感到痛苦或挣扎的可能性只有他们孙辈的五分之一。
但将心理健康作为一个整体分解为六个子类别(适应性和恢复力、社会自我、身心联系、动力和动机、认知、情绪和观点),就能准确地显示出我们的内心动荡最强烈的地方。
好消息是:全球互联网用户在列表中的第一类——适应性和韧性方面得分最高。在-100 到 200 的范围内,平均得分为 85,这意味着全世界的人们最有信心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改变行为和观点,应对挑战和挫折。
报告发现,在另一方面,我们最纠结的是情绪和外貌。但也许更令人担忧的是得分第二低的类别:社交自我,即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社交自我仅比情绪和外貌高出三分,是心理功能维度中代际下降幅度最大的维度:根据数据,55-64 岁人群的这一类别得分比 18-24 岁人群高出近 70 分。
这令人担忧。众所周知,社会自我意识薄弱与全国范围内的自杀率、人身攻击率和性虐待率有关——而这些因素又会导致社会自我意识薄弱。换句话说,正如报告所解释的那样,“我们不断恶化的社会自我意识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
我们的关系更加破裂了——这对心理健康来说是个坏消息
随着我们的社会自我意识(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大幅下降,我们的家庭关系受到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报告指出:“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许多研究表明,牢固的家庭关系与幸福以及其他人生成功结果之间存在联系。”
再次,年轻一代的情况尤其糟糕。从全球来看,认为自己与家人关系密切的人数比例随着年轻一代的增加而下降:18-24 岁成年人中只有五分之一多一点的人认为自己与家人关系密切,而 75 岁及以上成年人中这一比例是后者的两倍。相反,10 名 18-24 岁年轻人中就有一名表示与家人关系非常疏远,甚至宁愿根本不见家人——这一比例是 75 岁及以上人群的三倍多。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鲜明的模式,一些支持数据可以为你提供线索。报告发现,每一代人都报告说,在童年时期,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一切物质上需要的东西,并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业和其他成就。但与此同时,在年轻一代中,报告说童年家庭稳定、充满爱的人数急剧下降——而报告说遭受过家庭破裂、暴力、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创伤的人数却有增无减。
毫不奇怪,这些结果对于世界心理健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些报告童年时期不稳定和情感疏远的人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那些来自稳定和充满关爱的家庭的人的三倍多。
不过,至少我们还可以指望朋友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对吧?嗯,是的 —— 但同样,对于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人而言,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
报告发现,“在各个年龄段中,年轻一代的平均朋友数量有所减少,45 岁之后趋于平稳。75 岁以上的一代人平均有 4.7 个亲密朋友,而 45 岁以下的一代人平均有 3 到 3.2 个朋友。”
与此同时,几乎八分之一的 18 至 24 岁年轻人表示自己没有亲密的朋友,这一数字是 75 岁以上年轻人的两倍。
最不幸的是,那些最需要友谊的人恰恰缺乏友谊: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似乎至少有一个朋友可以让我们继续前进,但与家人疏远会增加你不是拥有亲密朋友的概率是亲密朋友的三倍多。事实上,与家人关系密切的人比与家人疏远的人多拥有两个亲密朋友左右 —— 而且,在充满爱和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人比在感情疏远或不稳定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拥有的朋友更多。
总的来说,对于我们这些缺乏家庭和友谊纽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报告总结道:“对于那些拥有大量亲密家庭关系和友谊的人来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要低 10 倍。”
结论:互联网会毁了我们所有人吗?
因此,总而言之:如果你年龄较大,并且生活在文化纽带仍然牢固的地方,那么你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但是,我们其他人的糟糕前景又该归咎于什么呢?
报告的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感觉如此糟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互联网。他们写道:“互联网平均每天占据我们七到十个小时的注意力,让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培养社会关系。就像团队运动一样,要想善于处理社交场合和建立关系,就需要花时间在球场上。”
报告指出,我们的集体社交智慧不仅受到损害,而且长时间上网还会产生双重打击——因为上网时间越长,必然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滚动和网络欺凌。作者指出,后者“似乎对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儿童性虐待一样大;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心灵的深刻关系性。”
那么今年的《世界精神状况》报告给我们什么教训呢?也许我们需要退一步思考,回想一下人类的本性。
作者总结道:“如果这些数据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必须更加明确地承认我们固有的关系性质及其在我们的集体福祉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我们作为社会生物进化到何种程度。尽管我们可能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我们的幸福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报告可供查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