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對「觸發」聲音(例如其他人咀嚼或敲擊手指)反應過度,您可能有恐聲症。現在,科學家發現了負責引發這種情況的關鍵大腦連結。
這種連結從聽覺皮質(大腦的聽覺中心)到口腔面部運動皮質(控制臉部、口腔和喉嚨的運動)。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多數引發恐聲症的聲音是由涉及人臉的動作引起的,例如咀嚼或呼吸。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患有恐音症的人實際上正在經歷運動皮質的同一部分的刺激,該部分引起了來自其他人的觸發聲音。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患有恐音症的人來說,聽覺和運動大腦區域之間存在異常溝通,”神經科學家 Sukhbinder Kumar 說,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
“你可以將其描述為‘超敏感連接’。這是第一次在大腦中發現這種連接。”
團隊分析了功能性磁振造影對總共 75 名患有或不患有恐音症的人進行了腦部掃描,以發現這種超敏感的關聯。收集資料時沒有噪音,有恐音症觸發聲音(如咀嚼聲),有設計得讓每個人都感到不愉快的聲音(如尖叫聲),以及中性聲音(如降雨聲)。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額外的發現:運動皮質和視覺皮質之間的連結更強。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可能引發大腦恐音症的線索。
“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還發現視覺和運動區域之間存在類似的溝通模式,這反映出當視覺事物觸發時也會發生恐音症,”庫馬爾說。
「這讓我們相信這種交流會激活一種叫做『鏡像系統』的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透過以類似的方式激活我們自己的大腦來處理其他人所做的動作——就好像我們自己在做那個動作一樣。
這鏡像神經元系統,這已經是以前研究過人們認為,無論我們是在實際做某事還是在觀看別人做某事,大腦內部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樣的。研究人員認為,恐音症之所以令人不舒服,是因為當這種鏡像發生時,感覺就像是大腦受到了入侵。
這個想法得到了一些人治療恐音症的一種方法的支持:透過模仿產生觸發聲音的動作,從而收回控制權。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運作原理,我們就可以改進管理恐音症的方法,而恐音症可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據認為,6% 至 20% 的人口患有某種形式的恐音症,但仍有許多問題我們不了解。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它會使一些工作、家庭和社交情況幾乎無法忍受。
“這項研究提供了思考恐音症治療方案的新方法,”神經學家提姆‧格里菲斯說,來自紐卡斯爾大學。
「有效的治療方法不應像許多現有療法那樣關注大腦的聲音中心,而是也應該考慮大腦的運動區域。”
該研究已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