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開發「宜居指數」來指導在其他行星上尋找生命
羅裡·巴恩斯
最近的消息是火星表面流動的鹽水這是一項巨大的科學發現,大大改變了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尋找外星生命的前景。但它也告訴我們更多有關條件的信息水-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的重要且強大的資源如果我們想嘗試住在那裡。
但從我們太陽係以外的角度來看,遙遠星系中的系外行星有多適合居住?現在我們知道了,多虧了一個新的宜居性指數,它不僅分析了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的潛在宜居性,而且可以在行星尺度上對它們進行排名——幫助我們知道在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時應該先調查哪些世界。
“基本上,我們設計了一種方法來獲取所有可用的觀測數據並製定優先級方案,”羅裡·巴恩斯說華盛頓大學虛擬行星實驗室的天文學教授。 “當我們進入一個有數百個可用目標的時代時,我們可能會說,’好吧,這就是我們想要開始的目標。’”
恆星的常規分析宜居帶(又稱「金髮女孩區」)著眼於行星在具有足夠大氣壓力的空間區域內運行,以使其表面擁有液態水,從而有可能支持生命。然而,新的、細緻的系統使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地研究該區域內世界的其他宜居因素。
“這一創新步驟使我們能夠超越二維宜居區概念,產生一個靈活的優先順序框架,其中可以包括影響行星宜居性的多個可觀察特徵和因素,”合著者維多利亞·梅多斯說。
該指數著眼於對行星岩石含量的估計,並考慮其“偏心率-反照率簡併性”,即平衡行星從其表面反射的能量與其軌道的圓度,這會影響它從恆星接收的能量它繞軌道運行。
正如研究人員所解釋的那樣,這兩種能量轉移相互抵消,但它們之間的正確平衡創造了一種有利於生命的能量平衡,從而創造了宜居條件。
最適合居住的行星——因此也是科學家在未來研究中重點關注的最佳候選行星——是那些從太陽接收到的太陽輻射佔地球60%到90%的行星。有了新的細粒度索引,天文學家將更快地確定行星是否符合這些標準。
“[宜居區]是偉大的第一步,但它在宜居區內沒有任何區別,”巴恩斯說。 “現在好像金髮姑娘有數百碗粥可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