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的好奇號漫遊車一直在探索自2012年以來以及最近在地表發現了不結冰的古代池塘和湖泊的證據。火星車發現了一些小起伏,就像在地球上的沙質湖床上看到的那樣。
它們可能是由風驅動的水在表面來回移動而形成的。不可避免的結論是,水應該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不是被冰覆蓋。這項發現表明,這些漣漪形成於 37 億年前。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第四顆行星,也是所有主要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它以其強烈的紅色而聞名,這是由表面材料中的氧化鐵引起的。
![](https://webbedxp.com/nature/scien/images/2025/01/sciadv.adr0010-f2-642x548.jpg)
火星被歸類為類地行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相似,有山谷、火山,甚至有乾涸河床的證據。不過,相似之處就到此為止了,極地蓋主要由二氧化碳冰組成,大氣層不透氣,地表又冷又乾。
它一直對我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幾個世紀以來外星智慧的模糊暗示,但最近它可能曾經適合居住。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24/11/53368233913_95631822b8_o.jpg)
一直在探索火星景觀的好奇號火星車就是其中之一,它於 2011 年由 NASA 發射。
好奇號的主要目標是調查氣候和地質,並評估它們是否能夠支持過去的原始生命。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它配備了一系列儀器,從收集土壤樣本的鑽頭到分析大氣樣本的相機和儀器。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24/01/1bdf6170-8139-4659-bfc4-b7cd5c6a3bdc.jpg)
在最近發表在該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進步加州理工學院的約翰·格羅辛格 (John Grotzinger)、地質學教授哈羅德·布朗 (Harold Brown) 和地質學教授邁克爾·蘭姆 (Michael Lamb) 分享了他們的發現。
他們在火星表面發現了兩組似乎是古老的波浪波紋,現在被認為是乾涸的水體,波紋保存在岩石中。
這些波紋是微小的起伏,當風驅動的水流過淺灘時,經常會在地球上的海灘和湖床上看到這些波紋。團隊感到特別興奮的是,這意味著水沒有結冰,並且曾經以液態形式暴露於自然環境中。
好奇號在蓋爾隕石坑中發現的漣漪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這顆紅色星球歷史上曾經存在過液態水體。對岩石和漣漪的分析顯示它們形成於 37 億年前。
人們認為火星的大氣層和氣候一定比現在溫暖許多,也更稠密。密度足以在露天支撐液態水。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2f5fbd67-21d4-4eaa-a9d3-ce0522f558c5.jpg)
該團隊能夠根據他們發現的漣漪創建電腦模型,試圖發現湖泊的大小。波紋的大小和間隔有助於確定存在的水量。
6毫米的波紋高度和4至5公分的間距告訴我們,這個湖很淺,甚至可能不到2公尺深。
其中一組被稱為「船頭露頭」的波紋是在曾經是風吹沙丘的地區發現的。另一組是在附近富含硫酸鹽的阿馬帕里標誌帶岩石中發現的。
這兩個地區的時代略有不同,這告訴我們溫暖、濃密的大氣層曾多次出現,或至少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項發現對火星古氣候研究提供了巨大幫助,這些研究試圖繪製火星上不斷變化的條件。
美國太空總署的機遇號火星車是第一個發現地表波紋的任務,但水體的性質尚不確定。
這項最新發現讓人們對火星的早期狀況有了令人著迷的了解,火星上可能遍布液體。需要進一步調查來了解這些漣漪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