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學家重現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並證實了量子物理學對現實本質的奇異預測,證明現實在我們測量之前實際上並不存在——至少在非常小的尺度上是不存在的。
這一切聽起來有點複雜,但實驗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一個物體,它既可以像粒子,也可以像波,那麼這個物體在什麼時候會「決定」?
我們的一般邏輯會假設該物體本質上要么是波狀的,要么是粒子狀的,而我們的測量與答案無關。 但量子理論預測,結果完全取決於物體在旅程結束時如何測量。 這正是澳洲國立大學的一個團隊現在所發現的。
「它證明了測量就是一切。在量子層面,如果你不觀察現實,現實就不存在,」首席研究員兼物理學家安德魯·特拉斯科特(Andrew Truscott)在新聞稿中說。
該實驗被稱為約翰·惠勒的延遲選擇思想實驗,最早在 1978 年提出,使用鏡子反射的光束,但當時所需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近 40 年後,澳洲團隊成功地利用雷射散射的氦原子重現了該實驗。
「當應用於光時,關於干涉的量子物理學預測似乎很奇怪,光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波,但用原子進行實驗,原子是具有質量並與電場相互作用的複雜事物,等等,增加了奇怪性,”說羅曼·哈基莫夫(Roman Khakimov)是一名從事該實驗的博士生。
為了成功地重現該實驗,團隊將一堆氦原子困在懸浮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然後將它們全部彈出,直到只剩下一個原子。
然後,這個選定的原子通過一對雷射光束落下,形成一個光柵圖案,作為十字路口,散射原子的路徑,就像固體光柵散射光一樣。
然後,他們隨機添加了第二個光柵來重新組合路徑,但前提是原子已經通過了第一個光柵。
當添加第二個光柵時,它會導致相長或相消干涉,如果原子像波一樣沿著兩條路徑傳播,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但當沒有添加第二個光柵時,沒有觀察到干擾,就好像原子只選擇一條路徑一樣。
事實上,第二個光柵是在原子通過第一個十字路口後才添加的,這表明原子在第二次測量之前尚未確定其性質。
因此,如果您相信原子確實在第一個十字路口採取了特定的路徑或路徑,這意味著未來的測量正在影響原子的路徑,特拉斯科特解釋道。 「原子並沒有從 A 傳播到 B。只有在旅程結束時對它們進行測量時,它們的波狀或粒子狀行為才出現。”他說。
儘管這一切聽起來非常奇怪,但它實際上只是對已經統治極小世界的量子理論的驗證。 利用這個理論,我們已經成功地開發了 LED、雷射和電腦晶片等產品,但到目前為止,還很難確認它是否真的能與像這樣的可愛、純粹的演示一起工作。
完整結果已發表於自然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