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淹沒路易斯安那州並造成 13 人死亡的嚴重洪水被描述為美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自 2012 年桑迪颶風以來。
現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警告說,我們預計未來會出現更多類似的極端天氣,發現人為原因造成的氣候變遷發生暴雨的風險至少增加 40%。
“我們發現,人為造成的吸熱溫室氣體在諸如八月降雨等事件中發揮了可衡量的作用,這些降雨導致瞭如此毀滅性的洪水,影響瞭如此多的人,”研究員卡琳范德維爾說來自 NOAA 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
“雖然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此類降雨發生的幾率至少會增加 40%,但我們發現,氣候變遷最有可能產生的影響是,發生此類風暴的幾率幾乎增加了一倍。”
研究人員基於對降雨觀測的統計分析進行了建模,以了解與一個世紀前相比,現在像路易斯安那州這樣持續三天的強降雨的可能性有多大。
模擬重點關注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海岸(墨西哥灣前面的海岸線),考慮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煙塵和灰塵等氣溶膠的水平,以及臭氧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仍在接受同行評審,因此我們在考慮研究人員的計算時需要牢記這一點。
但迄今為止的模型表明,現在預計該地區平均每 30 年就會發生一次這種極端降雨事件,而在 1900 年,這種極端降雨事件更像是每 50 年發生一次。
研究人員在書中寫道:“全球氣候模型講述了類似的故事。”水文學與地球系統科學,“根據最準確的分析,由於人為氣候變化,三天極端降水的區域機率增加了 1.4 倍以上。”
除了頻率之外,這些異常的傾盆大雨的強度現在也明顯更大。研究人員認為,上個世紀典型的極端降雨事件所釋放的降雨量將比今天類似的風暴少約 10%。
以路易斯安那州為例,這場傾盆大雨是由極端濕度和固定低壓系統結合所造成的。
「水分成分是氣候變遷的根源——溫暖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安吉拉·弗里茨解釋道。華盛頓郵報。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空氣變暖,空氣變得更加潮濕,更多的水分會產生更多的降雨。”
那雨的強度是多大啊。一個估計26.9兆升記錄的水量為 7.1 兆加侖,約為卡崔娜颶風洪水量的三倍,在此過程中,超過 30,000 人必須獲救,超過 60,000 所房屋受損,13 人喪生。
預計損失總額為約90億美元,並且恢復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如果說這其中還有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我們越來越了解氣候變遷對我們天氣模式的影響。這些更深刻的見解可以幫助加強公眾應對全球暖化的努力,而且還可能使我們在抵禦未來更頻繁的風暴方面具有優勢。
「研究人員、社區和企業都看到了這些分析的價值,」NOAA 發言人 Monica Allen 在紐約時報。 “它們幫助我們應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並增強我們應對未來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