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運輸業向大氣中排放的微小碳顆粒被發現位於胎盤的反面,而胎盤是保護未出生嬰兒免受傷害的重要屏障。
僅去年研究人員發現不祥的斑點胎盤白血球中煙塵的含量,這是污染物可以遷移到如此接近胎兒的第一個可靠證據。現在有證據表明這些潛在的毒素可能會更加接近。
來自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和東林堡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高解析度影像來突出顯示 28 名新生兒的每個胎盤的母親和胎兒一側都堆積著微小的黑色顆粒。
對這些微小團塊的進一步測試證實,它們牢固地嵌入組織中,並且由潛在危險的“黑炭”內燃機和化石燃料發電廠排放的顆粒。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將碳顆粒與出生併發症聯繫起來,但它確實表明胎盤核心的屏障還沒有過濾掉足夠的物質與各種相關的嚴重的健康問題對於發展中的機構。
Christine Jasoni 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腦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雖然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她發現新的疾病途徑的前景令人擔憂。
“有大量流行病學證據表明,當懷孕的母親暴露在空氣污染中時,會對她後代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傑森尼說。
「最大的風險是低出生體重,這會顯著增加終生罹患一系列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氣喘和中風。
胎盤可以想像成兩根手指交叉的手。一隻手屬於母親,牢牢地固定在子宮壁上。另一個從技術上講是胎兒的一部分,由血管網絡組成,沿著臍帶延伸到正在生長的身體。
那兩組「手指」相遇的地方有結構它可以防止母親和胎兒的血液混合,同時仍允許氣體、廢物、荷爾蒙和營養物質的交換。
儘管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這種屏障很有效,但它並不能很好地阻止令人討厭的材料,例如酒精,各種病原體,甚至還有一些奈米粒子。
這項最新研究有力地表明,進入母親肺部的黑碳碎片不僅可以透過她自己的血管系統進入胎盤,而且還能夠穿過重要結構進入胎兒組織。
研究人員也透過比較生活在繁忙道路附近的 10 名母親和另外 10 名生活在安靜地區的母親的胎盤,發現這些沉積物的濃度隨著外部環境空氣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也對自發性早產的 5 個胎盤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早在懷孕 12 週時就可以檢測到顆粒。
鑑於空氣品質和胎兒發育之間已知的聯繫,了解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這堵牆是否可以滲透奈米級煙灰顆粒是值得研究的。
但同樣值得記住的是,這也可能是大自然不負期望的標誌。
「由於胎盤的功能之一是充當屏障,防止毒素從母體傳遞到胎兒,因此胎盤在這裡可以被視為執行其正常工作 - 積累黑碳顆粒,這樣它們就不會進入胎兒。損害胎兒”傑森尼說。
儘管如此,了解看起來健康的胎盤和超載的胎盤之間的區別,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找出黑碳有害影響背後的機制。
從出生到早期發展和進入暮年,懸浮在大氣中的碳細顆粒在不同程度上危害我們的健康。
雖然美國等國家已經努力工作了多年來,為了改善空氣質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當尚未出生的兒童就處於危險之中時。
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