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被稱為中龍的古代水生爬行動物的大型、保存不良且不完整的頭骨,以及一些相關的骨頭。這些新標本表明,成熟的中龍類存在巨人症,其體型達到了先前描述的成體和模式標本的兩倍以上。
中龍類是一群小型水生爬行動物,生活在二疊紀時期(大約 299 至 2.7 億年前)的南非和南美洲。
這些生物是第一批已知的水生爬行動物,顯然是從陸地祖先回歸到水生生活方式的。
「中龍通常被描述為中小型水生羊膜動物,部分原因是它們的身體細長,尾巴長度超過身體其他部分的長度,」共和大學的 Graciela Piñeiro 博士及其同事說。
“此外,它們的長鼻子頭骨由非常薄的顱骨組成,並且具有許多針狀的邊緣牙齒。”
「儘管中龍的一些顱骨很脆弱,但岡瓦納二疊紀-石炭紀頁岩和岡瓦納淤泥沉積物中的中龍遺骸卻很豐富,包括保存完好、幾乎完整的帶有鉸接頭骨的骨骼和部分保存至今仍可辨識軟組織的標本。
「這種特殊的保存使得烏拉圭的 Mangrullo 地層和巴西的 Iratí 地層被稱為岡瓦納大陸的 Konservat-Lagerstätten,」他們補充道。
“此外,這些單位的中龍化石包括不同的個體發育階段,從未出生的個體到幼年和成年。”
「因此,中龍的個體發育是有據可查的,幼體的體長從 10 或 12 厘米(3.9-4.7 英寸)到年輕成體的 80 或 90 厘米(2.6-3 英尺)不等。”
「中龍的平均長度約為 70 公分(2.3 英尺),」他們說。
“先前的研究表明中龍是半水生而非完全水生的羊膜動物。”
「此外,在最近的中龍分類學和古生物學研究中,檢查了 1000 多個標本,包括屬於中龍的小型和大型個體。細中龍」。
“數據還表明,在成熟階段,中龍養成了更多的陸地習慣。”
皮涅羅博士和合著者發現並檢查了迄今為止有記錄的最大的已知中龍的遺骸。
這些標本包括兩個頭骨碎片、一塊背椎、一塊尾巴碎片、一根孤立的肋骨和其他幾塊骨頭。
他們來自皮卡達德庫埃洛 (Picada de Cuello) 和埃爾巴倫 (El Baron) 地區曼格魯洛組在烏拉圭北部。
古生物學家將新化石與大量相同骨骼樣本進行了比較。細中龍。
他們的分析表明,來自曼格魯洛地層的中龍的大小超過了先前記錄的典型大小分佈細中龍。
這些個體比平均值大四到五倍標準差,頭骨長度在 15 到 20 公分(5.9-7.9 英寸)之間,全身尺寸在 1.5 到 2.5 m(4.9-8.2 英尺)之間。
研究人員說:“為了探索如此大型的中龍在曼格魯洛地層種群中的重要性,我們考慮了伯格曼規則的潛在影響。”
「儘管這是研究同一物種或不同類群的孤立種群的重要古地理原理,這些種群的體型可能受到溫度和食物供應變化(包括營養物質競爭)的影響,但它並不能解釋如此大的個體的存在。
「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中龍體型的巨大變異性與其個體發育階段和生長模式相對應,」他們說。
「先前認識到的較小體型可能代表了以早期幼體、亞成體和年輕成體為主的組合,這可能反映了災難性的大規模死亡事件,這些事件幹擾了因各種原因死亡的動物屍體的正常消耗。
“曼格魯洛地層中發現的膨潤土層和石膏晶體是由於與盤古大陸形成相關的構造活動增加而偶爾進入潟湖的火山灰造成的。”
「這些火山事件加上觀察到的伊拉蒂-懷特希爾海逐漸乾旱以及隨之而來的沙漠化被認為是可能解釋中龍滅絕的主要觸發因素,至少在巴拉那盆地的烏拉圭地區是如此。
這發現發表在雜誌上化石研究。
_____
格拉謝拉·皮內羅等人。 2025。福斯。種馬3(1):1; DOI:10.3390/fossils3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