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的青少年和大學生是研究人員所說的“數字原住民”或“ iGeneration”,這是一代不斷連接到互聯網和Facebook,發短信和即時消息傳遞的一代。現在,一系列新的研究揭示了不斷的Facebook的心理影響。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社交媒體研究員拉里·羅森(Larry Rosen)表示,這一消息既好壞又是壞事,他在今天(8月6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心理學協會會議上介紹了他最近的數字本地人工作。
雖然青少年經常使用Facebook顯示更多自戀傾向,他們也有機會學習如何社交,尤其是害羞的青少年。儘管Facebook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對青少年成績產生負面影響,但社交網絡還可以提供以吸引年輕學生吸引的方式的教學工具。
對於擔心在線風險的父母,羅森說:“如果您覺得自己必須使用某種計算機程序來秘密監視孩子的社交網絡,您正在浪費時間。他說:“您的孩子會在幾分鐘之內找到解決方法。父母的提示這是給出的
好書
他的演講重點是社交網絡對青少年的好壞影響。他的發現是基於對1,000多個城市青少年的幾項基於計算機的調查。這些調查包括有關計算機,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使用的問題,使用移動互聯網設備以及短信以及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因素。
他發現,即使有所有負面的炒作,當今青少年的數字生活方式也有一些很好的方面。
羅森說:“這有助於我們以幫助年輕人建立聯繫的方式改變。” “我們可能不會覺得我們正在[直接]交流,但是我們正在建立更多的聯繫。”
通過鍵盤而不是親自講話,在線社交網絡經驗可以使害羞的孩子可以更輕鬆地建立關係。他說,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絡促進了健康的社會關係,這是青少年發展的重要一步。
社交網絡可以教青少年同理心,或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的能力。羅森發現,在這些數字社交網絡上花費時間在這些數字社交網絡上,與其他人建立聯繫,教年輕人數字同理心,這也可以溢出到現實世界中。
負網絡
除了積極的方面,羅森還發現了社交網絡使用與各種心理問題,包括自戀之類的特徵,缺乏同理心,侵略性增加以及與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等精神疾病相關的特徵。
這樣的基於調查的研究無法表明哪種特徵(精神問題或Facebook)是第一個。例如,患有抑鬱症或高水平自戀的青少年比其他青少年更有可能使用Facebook。
在觀察了300名青少年研究之後,羅森發現在線社交網絡可能會損害青少年的學習和成績。他注意到,最經常在計算機上開放Facebook的孩子對閱讀內容的保留最低。另一項研究表明發短信的效果相似。
羅森(Rosen)建議教孩子們進行兩分鐘的“技術休息時間”,以檢查他們的信息和通知15分鐘後可以幫助他們專注於更長的時間,而不是讓社交網絡對學者產生負面影響。
您可以在Twitter上關注LivesCience員工Jennifer Welsh @微博。跟隨LiveScience在Twitter上進行最新的科學新聞和發現@livescience然後繼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