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在使用危險的臭氧動力化合物中國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即使它被蒙特利爾協議在全球範圍內禁止。
中國東部已經發出了大量這種物質(稱為四氯化碳(CCL4)),已知會在臭氧,地球大氣中的保護層,可保護世界免受危險的紫外線輻射。
這項新的研究是另一個證據,指向中國是破壞臭氧排放的來源。去年夏天,《紐約時報》的調查還發現,該國的工廠正在釋放破壞臭氧層的禁止物質。 [上方的地球:101個來自軌道的令人驚嘆的圖像這是給出的
臭氧位於地球平流層高度,在地面上方約6.2英里(10公里)處,它吸收了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UV)輻射。這種輻射增加了人類癌症和眼睛損傷的風險。一個人造洞已經存在於南極洲的臭氧層中。因此,為了保護臭氧,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同意禁止銷毀該層的物質,其中包括CCL4,該物質在2010年在蒙特利爾協議的最新情況下被禁止。儘管達成了約44,000噸(40,000噸),但每年都有大約44,000噸(40,000噸)。
調查,來自澳大利亞,韓國,瑞士,英國和美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共同努力,以指出這些令人困惑的排放的起源。該團隊使用了基於地面的數據,空氣中的大氣濃度來自朝鮮半島附近的傳感器,以及兩個模擬氣體如何在整個大氣中移動的模型。
這些技術得到了回報;研究人員發現,在2009年至2016年之間,其中約有一半來自中國東部。
“我們的結果表明,東亞地區四氯化碳的排放佔全球排放量的很大比例,”研究作者馬克·倫特(Mark Lunt)在一份聲明中說。 “而且[這些排放]比以前一些研究所建議的要大得多。”
倫特說,CCL4的排放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儘管在2010年將四氯化碳生產逐漸逐步播出,但我們沒有發現隨後發射減少的證據。”他說,一些地區,包括2012年之後的山東省,甚至比以前的排放更多。
但是,科學家指出,他們不確定CCL4排放來自何處。當其他化學物質時,可能會無意中產生大量這種氣體例如氯研究人員說,生產。
布里斯託大學大氣化學讀者Matt Rigby研究合著者Matt Rigby在聲明中說:“我們的工作顯示了四氯化碳排放的位置。” “但是,我們還不知道負責的過程或行業。這很重要,因為我們不知道它是故意還是無意中生產。”
更多的大氣研究可能會揭示其他罪魁禍首。里格比說:“世界上有一些地區,例如印度,南美和亞洲其他地區 - 缺乏臭氧氣體的排放可能正在進行中,但缺乏詳細的大氣測量。”
展望未來,這些發現可能會幫助科學家和監管機構確定這些排放在中國的何處以及為什麼發生。畢竟,這些排放越早停止,臭氧會更快地恢復研究人員說。
倫特說:“有一種誘惑,將臭氧耗竭視為已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大氣中監測人造臭氧的氣體對於確保這些化合物的持續成功至關重要。”
該研究於9月28日在線發布期刊地球物理研究信。
最初出版現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