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安德特人大約四萬年前就從考古記錄中消失了,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我們最親近的進化親戚。但幾乎自從 1800 年代首次發現尼安德特人遺骸以來,科學家就一直在爭論尼安德特人是否構成了他們自己的物種,或者他們是否只是我們自己物種的一個子集,一個聰明人,此後已經滅絕。
那麼科學是怎麼說的呢?特別是,在許多早期人類首次發現時並不存在的遺傳證據顯示了什麼?
尼安德特人是否可以被視為與現代人類同一物種的問題因以下因素而變得複雜:我們對物種的理解,傑夫·施瓦茨體質人類學家、匹茲堡大學榮譽教授告訴《生活科學》雜誌。最常見的定義稱為生物物種概念,將物種描述為可以在自然界中雜交並產生可存活後代的一組個體。但即使在今天,幾個奇怪的雜交種戳破這個定義的漏洞。
施瓦茨說:“馬和驢可以繁殖,但它們生下的騾子是不孕的,因此兩者被認為是不同的物種。”但其他組合確實能產生可存活的後代。其中包括獅虎(獅子和老虎的雜交品種)和野牛(牛和美洲野牛的雜交品種)。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不知道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類是否有雜交,因此這個定義並不是特別具有啟發性。相反,早期的評估是根據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學進行的,這與智人專家可以通常區分兩組骨骼。與尼安德塔人相比,尼安德塔人的頭骨更長、更低,前額更瘦,下巴不那麼明顯。智人例如,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壯。
有關的:尼安德塔人有多聰明?
正因如此,1864年,尼安德塔人首次被歸類為自己的物種,尼安德特人。但隨著更多早期人類親戚被發現——例如直立人1891年,海德堡人1907年和H. 得心應手1960 年——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施瓦茨說,與其他物種相比,尼安德特人似乎更「人類」。最近的研究表明,兩組人都相似的聽覺和發聲能力,有爭議的發現暗示尼安德塔人可能有埋葬他們的死者並做了珠寶和藝術。
1962年,一群人類學家、遺傳學家和行為學家在奧地利開會,根據當時發現的物種起草人類親戚的進化史並進行投票。他們最終的手稿被稱為“分類與人類演化,」將尼安德特人置於智人作為一個亞種,或尼安德特人。 「當我上大學時,這就是我所學到的,」施瓦茨說。
直到後來,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根據新的分析,尼安德特人才被重新歸類為自己的物種,這仍然是當今最常見的名稱。
但 2010 年的一項發現再次震撼了一切:一個由數十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發表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初稿以三個個體為基礎,並與現代人類進行比較。作者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尼安德特人特徵的暗示,表明尼安德特人至少在 12 萬年前就與現代人類祖先混合在一起。此後數十篇論文證實了這一點,並發現大約 47,000 年前,多代人之間發生了大約 7,000 年的混合。
“含義很明確:尼安德特人和人類正在雜交。”豪梅·貝特蘭佩蒂特西班牙巴塞隆納龐培法布拉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告訴《生活科學》雜誌,他補充說,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也與另一組早期原始人類雜交,丹尼索瓦人。他說,那麼這三個物種有可能代表同一物種的不同版本。
伯特蘭佩蒂特以現代人類為例。世界各地的人們在身材、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顏色上都有明顯的差異,但從基因的角度來看,我們卻非常相似。任兩個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量僅約0.1%,這意味著每 1,000 個鹼基對中只有一個是不同的。相較之下,2010 年的論文表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與現代 5 個人的基因組有 99.7% 的一致性。
「形態上有很大差異並不代表你需要在遺傳學; Bertranpetit 說:“這只是意味著你需要特定基因的一些差異。因此,作為一名遺傳學家,認為它們是不同物種的想法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施瓦茨認為基因證據不一定能解決這場爭論,但他對其他小組所做工作的嚴謹性沒有任何疑慮。展望未來,他主張採用跨學科方法,不將遺傳學視為最終決定權。 「我們需要一種整體方法,我們不能讓一個學科與另一個學科對立,」他說。 “我們必須聚在一起想辦法。”
一個2024年論文同時,認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應該被歸類為不同的物種,這樣我們才能更了解人類的演化歷史。作者寫道,雖然兩者來自非洲的同一祖先種群,但尼安德特人至少在40 萬年前進入歐亞大陸,這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分別進化,包括在寒冷和陽光不足的氣候中生存的更好方法,從而改變了他們的基因和外觀。
當要決定是否薩佩因斯作者在研究中寫道,尼安德特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最好使用一個框架,「將物種形成視為一個從空間開始的演化過程,從而涉及地理維度,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展」。他們指出,畢竟,「相關特徵的增量累積」是演化過程中的步驟,因為兩個相關群體分化成兩個後代物種。
編者註:本文最初發表於2023 年12 月23 日,並於2024 年12 月11 日更新,納入了2024 年論文中的信息,該論文主張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應被視為不同的物種。